述古(其十)

曾参不杀人,慈母终下机。

无兄云盗嫂,世事皆可疑。

因识秋胡妇,却金惭所之。

冶容既若诲,何以规男儿。

皎洁美罗敷,曾来使君思。

罗敷但采桑,使君岂无妻。

君子防未然,淑慎各自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述古(其十)》由明代诗人黎遂球创作,通过一系列对比和反问,探讨了人性、道德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复杂关系。

首句“曾参不杀人,慈母终下机”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曾参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被误传为杀人凶手,他的母亲因此放下织机,担心儿子的名声受损。这里借用了这个故事,引出对道德行为与社会舆论之间关系的思考。

接着,“无兄云盗嫂,世事皆可疑”指出在社会中,即使没有直接证据,仅凭传言或流言蜚语,人们就可能对他人产生怀疑,甚至误解。这反映了人性中对于不确定性和未知的恐惧,以及社会舆论对个人名誉的巨大影响。

“因识秋胡妇,却金惭所之”则通过另一个典故,讲述了一个女子面对诱惑时保持节操的故事。秋胡妇拒绝了官员秋胡的非分之想,最终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这一部分强调了个人道德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诱惑时坚守原则的勇气。

“冶容既若诲,何以规男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女性的打扮或举止暗示着诱惑,那么男性应该如何自处?这引发了对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的反思,以及如何在两性关系中保持适当界限的讨论。

“皎洁美罗敷,曾来使君思”提到罗敷,一个著名的美丽女子,她的故事表明,即使在古代,女性的美貌也常常引发争议。然而,通过她的行为,她展现了高尚的品质,如对丈夫的忠诚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

“罗敷但采桑,使君岂无妻”则进一步强调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权利,提出即使女性从事劳动,她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和生活。同时,这也暗示了男性应该尊重女性的选择和独立性。

最后,“君子防未然,淑慎各自持”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君子应当预防问题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品行和谨慎行事。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遵循道德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声誉。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典故和反问,深刻探讨了道德、责任、性别角色以及社会规范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592)

黎遂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字:美周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46

相关古诗词

度岭作二首(其一)

山腰如美人,假寐春亭蚤。

长袖拥云鬟,舞带垂芳草。

树雀斜翠钗,溪谷漾锦袄。

画眉侈京兆,复有张郎好。

结束洵多才,可怜金鉴老。

时人尚新妆,落梅风莫扫。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度岭作二首(其二)

怪石与古松,林立如甲士。

铜鳞作而怒,铁盾绚犀兕。

不肯受秦封,鞭笞焉及此。

往见梅将军,功归汉天子。

至今往来人,向午如趋市。

金梁待翡翠,明珠疑薏苡。

亦有吴隐之,吟诗酌江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古词二首(其一)

公输刻木凤,多年犹未成。

众人重公输,始便求凤形。

及其似龟蛇,翻讶公输名。

勿复与相语,但须吾技精。

忽闻云中笑,纵似何足惊。

不见丹山雏,出卵能飞鸣。

形式: 古风

古词二首(其二)

女儿剔指甲,铜盘落神龙。

误谓古琴弦,弹之应黄钟。

解弦弃阶下,何以别沙虫。

展转卧污泥,不觉随射工。

一夕闻雷声,自悔失所从。

振鬣能兴云,蜿蜒入天宫。

习知含沙态,谓帝勿复容。

宁当负私心,不敢欺至公。

始识贫贱交,无为信心同。

惟有道义盟,庶几能始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