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塞来享

前朝夏州守,来款塞门西。

圣主敷文德,降书付狄鞮。

毡裘瞻日月,剺面带金犀。

殿陛閒干羽,边亭息鼓鼙。

永输量谷马,不作触藩羝。

声势常相倚,今闻定五溪。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翻译

从前的夏州守令,来到西部边关迎接。
圣明的君主广施文治教化,下达诏书交给使者狄鞮。
穿着毛皮服装的人仰望日月,脸上割痕佩戴金色犀角装饰。
宫廷内外充满礼仪,战鼓在边亭停止响起。
永远输送粮食和马匹,不做触犯边境的公羊。
我们的力量相互依靠,如今听说已平定五溪之地。

注释

夏州:古代地名,在今陕西北部。
款塞:亲切接待,安抚边关。
狄鞮:古代官名,负责传达圣旨。
毡裘:毛皮制成的衣服,指北方民族。
剺面:在脸上划出花纹,可能是某种习俗或标记。
干羽:古代用于祭祀或舞蹈的鸟羽,象征和平。
鼓鼙:战鼓,此处指战争。
触藩羝:比喻触犯边境的危险行为。
五溪: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具体位置在今湖南、湖北一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前朝夏州守臣前来朝贡,向西部边塞表示敬意的情景。诗中体现了唐朝时期边疆治理者的恭顺和朝廷的仁德教化。"圣主敷文德"表达了对皇帝以文治武功的赞美,"降书付狄鞮"则象征着和平的外交手段。守臣们穿着民族特色服装,如"毡裘瞻日月",脸上还饰有金犀,显示出他们的尊荣与忠诚。

"殿陛闲干羽,边亭息鼓鼙"描述了边境的安宁景象,战事已息,音乐歌舞在宫殿和边疆亭楼间回荡。"永输量谷马,不作触藩羝"表达了守臣承诺长期贡献物资,而非挑衅边境,如同不会成为触怒藩篱的公羊。

最后两句"声势常相倚,今闻定五溪",强调了双方的和睦关系以及守臣此次来访带来的和平稳定,意味着他们共同维护了边疆的安宁,成功平定了五溪地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唐朝时期边疆治理的和谐与繁荣,以及朝廷的威望和包容。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在此处得到了体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文人墨客的雅致。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乙卯宿清泉寺

税舆陟高冈,却立倚天壁。

就舆乱清溪,转石飞霹雳。

十步一沮洳,五步一枳棘。

上方未言返,豁见平土宅。

田家鸡犬归,佛庙檀栾碧。

莲荡落红衣,泉泓数白石。

人如安巢鸟,稍就一枝息。

钟鱼各知时,吾亦自得力。

形式: 古风

乙未移舟出口

江湖吞天胸,蛟龙垂涎口。

养躯无千金,特为亲故厚。

本心非华轩,而与马争走。

聘妇缉落毛,教儿耨葱韭。

衣食端须几,将老犹掣肘。

安能诡随人,曲折作杞柳。

桓公瓮盎瘿,楚国不龟手。

生涯但如此,那问托婚友。

久阴快夜晴,天文若科斗。

村南鬼火寒,村北风虎吼。

野人驱鸡豚,缚落坚缠守。

刘郎弓石八,猛气厌冯妇。

一试金仆姑,归饮软臂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丁巳宿宝石寺

钟磬秋山静,炉香沉水寒。

晴风荡濛雨,云物尚盘桓。

瀹茗赤铜碗,笕泉苍烟竿。

红榴罅玉房,幺橘委金丸。

枕簟已思燠,饭羹可加餐。

观己自得力,谈玄舌本乾。

理窟乃块然,世故浪万端。

牛刀经肯綮,古人贵守官。

摩挲发硎手,考此一丘槃。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了观师绣观音赞

六合内外,若有不观音处。则此丝缕,不能坚固。

横此三十二应,共此一光明聚。

了观观音,自知金针落处。

知落处,女娲补天夜夜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