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志诗(其二)

玄穹一以默,大化无留停。

七襄虽云粲,犹传捲舌星。

林风起飘忽,欲辨巳无形。

灵均何其愚,陆离纷骚经。

无宁恕醉言,而谓我独醒。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矫志诗(其二)》由明代诗人周应辰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宇宙、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玄穹一以默,大化无留停”描绘了宇宙的寂静与变化的永恒,暗示着自然法则的不可逆转和宇宙运行的神秘莫测。接着,“七襄虽云粲,犹传捲舌星”运用星座的意象,比喻知识的丰富与复杂,同时指出即使知识再丰富,也总有未解之谜,如同星空中被卷舌的星辰,隐秘难寻。

“林风起飘忽,欲辨巳无形”进一步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联系起来,林间的微风吹过,看似简单却难以捕捉其本质,象征着自然界与人类思维之间的距离。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类认识世界局限性的反思。

“灵均何其愚,陆离纷骚经”引用屈原(灵均)的典故,借以探讨智慧与真理的追求。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这里诗人似乎在质疑屈原的执着是否过于愚昧,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困惑与挣扎。

最后,“无宁恕醉言,而谓我独醒”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探索的复杂态度。一方面,诗人认为不应轻易否定他人的观点,即使是醉话也可能包含真知灼见;另一方面,又强调了自己的清醒与独立思考,体现了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自我坚持与批判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宇宙、自然、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真理探索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度反思,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32)

周应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矫志诗(其三)

精卫填海水,世人笑其痴。

十载变桑田,成功良在斯。

愚公欲移山,意气亦如之。

但恐人力短,不及鸟衔时。

当时幸自坚,后人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苦热行

骄阳行自北,遗热何南方。

山云火所吹,陌尘烟为扬。

沸至井底枯,熨至石肤黄。

星俱丽于象,龙亦铄其光。

念此草木躯,暑酷安能当。

受炙炉之侧,挥汗甑中央。

一袒不及爽,千扇不肯凉。

就风如受薰,饮冷如饮汤。

隐几若昼昏,帖席欲夜狂。

焦迫俯仰间,无径可逃亡。

虚想玉女逢,借以六月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不寐

上天有息机,无宁念劳人。

是人而成寐,何间贱与贫。

尝与少者随,倍与愚者亲。

我亦人中宿,终夜开双轮。

良由血海枯,重以思路频。

思深如调饥,思苦如卧薪。

辗侧不自持,祇嗟天不仁。

忆昔强盛时,苦受文字因。

策以揣摩久,书因痛哭新。

搏心真化茧,变发岂生银。

而犹晚兴偏,病亦爱吟呻。

语惊疑掷命,律细欲吟尘。

床头守诗祟,户外明鬼燐。

持往问希夷,言下巳成陈。

为示灭字方,永充无怀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渊明醉归图

羲鞭在日驭,鲁戈讵能回。

尔祖惜甓阴,先生耽酒杯。

运命既不偶,功名等草灰。

谅予无杂心,东林可徘徊。巳焉哉,归去来。

一杯门柳绿,三杯萝花开。

壶中有酒且尽醉,莫待岁杪玄阴催。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