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孙介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子女的深切关怀和生活的艰辛。诗中“三年随汝作初官”一句,说明诗人的孩子也步入仕途,而“父子同知涉世难”则透露了他们共同经历并理解到世事的不易。接下来的“饕禄粗欣便老懒”表明对于物质利益,虽然略有所得,但已感到心生厌倦和对老去的担忧。随后的“还家仍虑厄饥寒”则是说回到家庭后,依然挂念着亲人的冷暖与餐食。
诗中间的两句,“生来赋分皆前定,天下何时得举安”,表达了宿命论的思想,即认为人的一切命运都是预先注定的,而“天下何时得举安”则是在问这个纷扰不断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平静。
最后两句,“慈孝睽离怀问膳,试凭双鲤祝加餐”,表现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关心,他们虽然相隔遥远,但仍旧惦记着对方的饮食情况,并通过寄送鱼类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祝福。
整首诗情真意切,充满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对生活困顿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命运和社会安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