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在柳树的阴凉下我下马步行,独自一人走上河堤。
老朋友远在千里之外,此时只能听到几声初秋的蝉鸣。
城里有曲江的流水,江边则是江陵城。
虽身处两地,但对新秋的思念之情,想必在今日是相同的。

注释

下马:从马上下来。
堤上:河堤上。
故人:老朋友。
千万里:形容距离非常遥远。
新蝉:初秋的蝉。
曲江:地名,古代长安的一个著名风景区。
江陵城:地名,今湖北省荆州市。
新秋思:对新到来的秋天的思绪。
此日情:这一天的心情或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在立秋之日对远方好友元九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浓郁的乡愁与友谊。

首句“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情境。诗人在一片柳荫之下下了马,然后独自一人走上了长堤。这两句描绘出一种闲适而又有些孤独的画面。

接着,“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旧友的深切思念。这里的“故人”指的是元九,而“新蝉三两声”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用以衬托诗人的情感,使得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中间两句“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具体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地的自然风光。曲江流过城中的景致,以及对岸的江陵城,都让人感到一份宁静与美好。

末尾两句“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与元九虽相隔千里,但在这立秋之际都怀有相同的情感。这里强调了友谊超越时空的特性,即便身处异乡,也能感受到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秋天所带来的独特情怀。语言平和、意境宁静,充分展现了白居易朴实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诗风。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仲夏斋戒月

仲夏斋戒月,三旬断腥膻。

自觉心骨爽,行起身翩翩。

始知绝粒人,四体更轻便。

初能脱病患,久必成神仙。

禦寇驭泠风,赤松游紫烟。

常疑此说谬,今乃知其然。

我今过半百,气衰神不全。

已垂两鬓丝,难补三丹田。

但减荤血味,稍结清净缘。

脱巾且修养,聊以终天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会昌春连宴即事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

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

光风初澹荡,美景渐暄妍。

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

松声添奏乐,草色助铺筵。

雀舫宜闲泛,螺杯任漫传。

园蔬香带露,厨柳暗藏烟。

丽句轻珠玉,清谈胜管弦。

陌喧金距斗,树动綵绳悬。

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

圃香知种蕙,池暖忆开莲。

怪石云疑触,夭桃火欲然。

正欢唯恐散,虽醉未思眠。

啸傲人间世,追随地上仙。

燕来双涎涎,雁去累翩翩。

行乐真吾事,寻芳独我先。

滞周惭太史,入洛继先贤。

昔恨多分手,今欢谬比肩。

病犹陪宴饮,老更奉周旋。

望重青云客,情深白首年。

遍尝珍馔后,许入画堂前。

舞袖翻红炬,歌鬟插宝蝉。

断金多感激,倚玉贵迁延。

说史吞颜注,论诗笑郑笺。

松筠寒不变,胶漆冷弥坚。

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掷卢誇使气,刻烛斗成篇。

实艺皆三捷,虚名愧六联。

兴阑犹举白,话静每思玄。

更说归时好,亭亭月正圆。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伤杨弘贞

颜子昔短命,仲尼惜其贤。

杨生亦好学,不幸复徒然。

谁识天地意,独与龟鹤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伤唐衢二首(其一)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

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

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

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

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

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

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

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

遗文仅千首,六义无差忒。

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