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

杰阁峥嵘枕古城,公馀扶病一登临。

西山拄笏增诗兴,南浦飞帆动客心。

白鸟去边迎落日,青林断处认遥岑。

摩挲石刻空三叹,吏部文章绝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峻峭的楼阁倚靠在古老的城墙上,公务之余我带病前来登高望远。
站在西山之巅,手杖倚石,激发了我更多的诗意;南边的水边,船只扬帆,触动了游子的心弦。
白色的鸟儿飞向夕阳,青翠的树林尽头,我辨认出远方的山峰。
抚摸着石碑上的文字,只能空自感叹,吏部的文章才情超越古今。

注释

杰阁:高耸的楼阁。
峥嵘:峻峭不凡。
枕:倚靠。
古城:古老的城镇。
公馀:公务之余。
扶病:带病。
登临:登高眺望。
西山:西部的山脉。
拄笏:手杖倚靠。
诗兴:创作诗歌的兴致。
南浦:南方的水边。
飞帆:扬帆的船只。
客心:游子的心情。
白鸟:白色的鸟。
落日:夕阳。
遥岑:远方的山峰。
摩挲:抚摸。
石刻:石碑上的文字。
空三叹:空自叹息。
吏部:古代官署名,这里指文章作者。
文章绝古今:文章才情超越古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滕王阁的雄伟景象和诗人登临的感受。首句"杰阁峥嵘枕古城"展现了滕王阁高耸入云,坐落在古老城池之旁的壮观气势。"公馀扶病一登临"则透露出诗人带病前来游览的坚韧与对文化的热爱。

"西山拄笏增诗兴"写诗人倚杖远眺,西山景色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南浦飞帆动客心"则转而关注江面,看到南来北往的船只,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白鸟去边迎落日"以自然景象寓言时光流逝,"青林断处认遥岑"进一步描绘了远处山峦的秀美。

最后两句"摩挲石刻空三叹,吏部文章绝古今",诗人感慨于石刻上的历史痕迹,赞叹滕王阁及其相关文章的卓越,表达了对前人智慧和文采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的自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滕王阁的景致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滕王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题东皋

归来相望筑东皋,千载风流独慕陶。

两地林泉俱胜绝,二难人物总孤高。

地连衡岳浮空翠,天与湘江隔世鏖。

祇恐山灵回俗驾,可容暇日再游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感事

亲旧频凋丧,于今能几人。

光阴双转毂,富贵一微尘。

自叹痴顽老,人怜衰病身。

直饶心似铁,未免鬓如银。

安乐能延寿,忧劳漫损神。

平生齐得丧,六十六年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大雪不止再次前韵

玄冥一怒天地黑,巽二前驱声摵摵。

须臾白帝振轩裳,龙凤幡旂交委积。

旧传洛邑深丈馀,今比常山才数尺。

天公作意逞阴机,剪水裁霜巧无隙。

云涛万顷俱浩荡,海风吹散琉璃碧。

坤轴摧压几欲颓,日轮埋没浑无迹。

定知谪堕万玉妃,紫府清都削名籍。

可惜飞琼天不管,等閒幻作神仙宅。

诗人嘲弄困万象,苦思不妨闭门索。

攒眉呵手撚冻髯,得意忻然见颜色。

英词逸气吞江湖,窃比君才如楚国。

看花君子待新晴,又见春风摇燕麦。

我方叠石筑小坡,人笑老翁似儿剧。

何当蹑履共登临,一览山川皆尽得。

形式: 古风

长风沙

舟人指点长风沙,寂寞烟村三数家。

寒日荧荧照枫叶,霜风槭槭飞芦花。

江头景物自不恶,买鱼沽酒时独酌。

扁舟日日弄烟波,此生空羡渔家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