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山石门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光画面,诗人以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融入。"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意境:在夕阳的映照下,山川流水显得格外美丽,小船随着归心的风儿,悠然漂动。

接着,"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好奇心切,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心灵的慰藉,不仅没有感到旅途的遥远,反而沉浸于这种探索之中,乐此不疲。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高耸云雾间的松树和山林的喜爱,这种景致在诗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顺应和融合。诗人通过观察那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水,感受到了一种生命力的连续性,以及自己与大自然之间的默契。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一句,则是说诗人放下了船只,选择在岸边悠闲地品味大自然,而这份宁静正符合他的内心所求。

接下来几句,"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描绘了一位老僧与诗人相似,也在大自然中寻找宁静和心灵的净化,他们共同享受着晨钟暮鼓之外的宁静时光。

而"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则是说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开始关注到田园生活中的小牧童,以及对过往世俗烦恼的追问,他通过与樵夫的交流来了解和反思人生的意义。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一段,则是说诗人在深夜选择住宿于茂密的树林之下,他通过燃烧香料来净化心灵,同时享受着溪水带来的清新气息和山月投射下的宁静氛围。

最后,"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迷失的反思,同时也展望着未来。他感激那位隐居桃源的人,并期待着能够重返那个地方,再次体验那种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以及他对生命和自然之美无尽的追求。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

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

不知炊黍谷,谁解埽荆扉。

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酬黎居士淅川作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燕子龛禅师

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

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崿。

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

伯禹访未知,五丁愁不凿。

上人无生缘,生长居紫阁。

六时自搥磬,一饮常带索。

种田烧白云,斫漆响丹壑。

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

时许山神请,偶逢洞仙博。

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周商倦积阻,蜀物多淹泊。

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

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

鸟道悉已平,龙宫为之涸。

跳波谁揭厉,绝壁免扪摸。

山木日阴阴,结跏归旧林。

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

形式: 古风

燕支行

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

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

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

报雠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

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

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

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