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联描绘了教育与社会改良的宏大愿景。"群族竞争"一语,暗含了社会中不同群体间的竞争与对立,而接续的"观以佛家平等法"则提出了通过佛教的平等观念来调和与解决这些矛盾的思路。这种思想强调众生平等,倡导和谐共处,旨在超越个体与群体的界限,寻求普遍的和平与理解。
"十年教训,养成君子六千人"部分,则具体指出了通过长时间的教育与培养,能够造就出一批道德高尚、行为规范的君子。这里不仅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对人才培育的期待。六千人虽为虚数,但象征着规模庞大且意义深远的成果,意味着通过教育可以影响并提升大量人群的社会地位与道德水平。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既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又展现了通过教育与道德引导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它融合了宗教哲学与教育实践,呼吁以更广阔的人文关怀与智慧去塑造一个更加和谐、平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