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五十四)

武帝高悬圣鉴,要见缁素分明。

大士觌面当机,且非索盐奉马。

检点将来,只知卖贵,不知卖贱,可惜武帝当时放过,随后好与一拶。

非僧非道非俗,管取口乾舌大。

形式: 偈颂

翻译

汉武帝高高悬挂明镜,期望看到黑白是非分明。
高僧面对面应对机缘,这并非索取盐米喂马的寻常事。
审视这一切,只知道高价售卖,却不知低价出售,真是可惜,武帝当时未能察觉,否则后续定会有所惩戒。
他既非僧人也非道士,只会让人言辞激昂,口干舌燥。

注释

圣鉴:比喻汉武帝的明智和洞察力。
缁素:指僧人(黑色僧衣)和俗人(白色衣服),代指善恶、是非。
觌面:面对面,直接。
索盐奉马:比喻世俗之人只为生活所需。
拶:古代刑法之一,拶指,用拶子夹手指,此处指惩罚。
非僧非道非俗:形容人物超脱世俗,不拘泥于常规。
口乾舌大:形容争论激烈,口舌纷争。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教修行者的审视和教诲。"武帝高悬圣鉴"暗指皇帝以智慧审视僧侣的行为,期待他们言行一致,黑白分明。"大士觌面当机"意为高僧面对机锋考验,不能像求取供养那样只看眼前利益。"索盐奉马"是比喻,指不应只为物质需求而修行。

"检点将来,只知卖贵,不知卖贱"批评那些修行者只关注显赫地位或名誉,而非真正的佛法。"放过"则表示皇帝虽然起初没有追究,但暗示这样的行为不可持续,未来可能会有纠正的机会。"随后好与一拶"意味着会有纠正错误的时刻,可能是指修行者需要经历磨砺。

最后两句"非僧非道非俗,管取口乾舌大"揭示了真正的修行者不应拘泥于形式,而是要深入内心,口说无凭,行动才是关键,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劝诫修行者要坚守佛法真谛,不为外在诱惑所动,注重内在修为。

收录诗词(229)

释智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五十三)

雪窦与么说话,要瞒诸人则易,埋没诸人则难。

出门见山水,入门见佛殿。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五十二)

七佛前引,维摩后随。

但知逐队随邪,脚跟何曾点地。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五十)

雪山六载自欺瞒,耿耿明星碧汉间。

开眼更无回避处,普天匝地黑漫漫。

古今日月,古今星辰。若教频下泪,沧海也须乾。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四十九)

老僧轩前黄菊花,不可胜数如恒沙。

谁在画楼沽酒处,相邀来吃赵州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