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陪胡武平游西余精舍

侵晨霜气严,溪口冰已合。

乌榜将进迟,寒篙旋摧拉。

遥看松竹深,雪屋藏山衲。

登临兴都尽,薄暮沿清霅。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的霜气格外严寒,溪口的冰已经冻得结实。
乌色的小船行驶缓慢,寒冷的篙子难以推动。
远远望去,松竹茂密如海,白雪覆盖的屋舍仿佛隐藏在山中僧人的衣物里。
游赏至此,兴致已尽,傍晚时分沿着清澈的霅水而行。

注释

侵晨:清晨。
霜气:早晨的寒霜。
严:严寒。
溪口:溪流的入口。
冰已合:冰层已经结实。
乌榜:乌色的小船。
将进迟:行驶得缓慢。
寒篙:寒冷的竹篙。
旋摧拉:艰难地推动。
遥看:远望。
松竹深:松竹茂密。
雪屋:被雪覆盖的房屋。
藏山衲:像藏在僧人的衣物中的山景。
登临:登山游览。
兴都尽:游兴已尽。
薄暮:傍晚。
沿:沿着。
清霅:清澈的霅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清晨的严寒景象,诗人梅尧臣与友人胡武平一同游览西余精舍。"侵晨霜气严,溪口冰已合"写出了早晨霜冻之重,溪流已经结冰,行船显得缓慢。"乌榜将进迟,寒篙旋摧拉"进一步描绘了舟行的艰难,黑色的船桨在寒冷中显得吃力。接着,诗人远望见深林中的松竹和雪中的山寺,"遥看松竹深,雪屋藏山衲",形象地展现了冬日山景的静谧与禅意。

最后两句"登临兴都尽,薄暮沿清霅",表达了游兴已尽,傍晚时分他们沿着清澈的霅水而归。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冬日山水的冷峻之美,以及诗人与友人共游的雅趣和对自然的深深欣赏。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冬至感怀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冬雷

上帝设号令,隐其南山下。

震发固有时,曷常事凭怒。

春以动含生,夏以奋风雨。

冬其息不用,藏在黄厚土。

我今来江南,岁历惟建午。

如何小雪前,向晓疑鸣釜。

蛟蛇龟虫厄,鳞裂口块吐。

虾蟆不食月,深窟僵两股。

天公岂物欺,若此汩时序。

或言非天公,实乃阴怪主。

尝观古祠画,牛首椎连鼓。

墨云杂狂飙,相与为肺腑。

是不由昊穹,安能顺寒暑。

吾因考厥事,复以验莽卤。

市井欺量衡,定知不活汝。

元恶逆大伦,勿加霹雳斧。

此岂曰无私,故予未所取。

必恐窃天威,似将文法侮。

焉顾五行错,讵畏万物睹。

欲扣九门陈,恨身无鸟羽。

形式: 古风

冯子都诗

黄金画车屋,韦絮缘车轮。

牵以五采丝,藉以刺绣茵。

出入长信宫,昼夜将谁亲。

所亲美且少,玉颊丹砂唇。

殷罗缝轻襦,明珠攒缁巾。

半醉卧车中,侍婢蹑行尘。

忆昔广明亭,将军爱怜频。

便房不使殉,易宠在兹辰。

嗣侯喜驱逐,平乐多从宾。

青丝穿五铢,累室贮百珍。

欢与子都异,矫与子都均。

用财粪土掷,吐气日月踆。

天地可齐久,祸患岂有因。

秋风茂陵下,苍藓上骐驎。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北州人有致达头鱼于永叔者素未闻其名盖海鱼也分以为遗聊知异物耳因感而成咏

孰云北海鱼,乃与东溟异。

适闻达头乾,偶得书尾寄。

枯鳞冒轻雪,登俎为厚味。

向来昧知名,渔官疑窃位。

有如臧文仲,不与柳下惠。

从兹入杯盘,应莫惭鲍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