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颂九首(其四)六合雷声

旧是匈奴,为并左臂。今附有德,不与贼子。

并人失恃,求就戮死。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从前这里是匈奴人的领地,他们像左臂一样强大。如今归顺了有德之主,不愿再与叛逆者为伍。
并州的人失去了依靠,甘愿寻求死亡,只求一死。

注释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这里指曾经统治这一地区的部族。
并左臂:比喻力量强大,如同身体的重要部分。
附有德:归附有德行、有威望的领导者。
贼子:指叛乱或作恶的人。
并人:指并州地区的人。
失恃:失去依靠或支持。
戮死:自愿去死,寻求死亡。

鉴赏

这段诗歌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石介之手,收录在他的《宋颂九首》中。这一句具体摘录自第四首,名为“六合雷声”。诗中的意境和用词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旧是匈奴,为并左臂。" 这两句表明过去那些曾经被视作敌对势力的民族,如匈奴,因其强盛而成为边疆的威胁,他们的力量宛如并立于左臂,显得无比坚实。这里通过历史的回顾,描绘出一个国家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的画面。

"今附有德,不与贼子。" 这两句则表达了现状,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些曾经的对手如今因汉族文化的吸引和道德的感召而归顺,成为友好的邻邦。这里所谓的“有德”指的是中华文明的魅力以及帝王之德,而不再与那些反叛作乱之人为伍。

"并人失恃,求就戮死。"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当时边疆民族因为失去了往日的力量和信心,他们在无奈中只能寻求死亡来解脱自己的窘境。这一情感的流露,既反映出战事带来的悲哀,也彰显着中央王朝对四方之人的统治力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敌友的转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及帝国力量的强盛。同时也透露出时代背景下的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宋颂九首(其五)六合雷声

抚我则怀,并人肯来。降旗出城,并门夜开。

并土既平,吾王休哉。

形式: 四言诗 押[灰]韵

宋颂九首(其二)圣文

彼俶在杭,有地千里。皮毁毛落,孤睽莫恃。

慑服声教,慕为臣使。携彼人民,挈其土地。

于橐于囊,归于天子。

形式: 四言诗

宋颂九首(其一)圣文

圣文安安,圣武桓桓。朝贡万里,正朔百蛮。

无吴之险,无蜀之艰。无潭之嚚,无荆之顽。

咸予宾顺,悦色和颜。

形式: 四言诗

宋颂九首(其三)圣文

天子神圣,罔不怀柔。既怀而封,恩涵泽流。

逆予有刑,视彼扬州。顺予有封,视此钱侯。

赫赫宋德,何有穷休。

形式: 四言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