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昙清侍者牧牛歌

侬家牧个白牛,年来可纵可收。

不用鼻头絭索,任渠放荡林丘。

风清月莹,踪迹难俦。

香严鞭杖,巩放绳头,跨入白云深处游。

直得通身无影象,时吹木笛有来由。

小牛儿,莫容易,浅草平田且随意。

勿令逐队上高坡,筋力未能登崄巇。

傍水依山养,令头角完备。

叱,岂不见狸奴白牯解作师子游戏。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家放养着一头白牛,今年可以自由自在地放牧。
无需牵绊它的鼻子,让它在山林间自由奔跑。
清风明月,它的足迹难以追踪。
即使受到香严寺僧人的管束,也只是象征性的,它能深入白云深处游玩。
它全身没有拘束,有时会吹起木笛,显得悠然自得。
小牛啊,不要轻易冒险,先在草地平原上随意漫步。
别让它跟随群牛爬上陡峭山坡,它的体力还无法应对险峻之地。
让它依山傍水成长,让它的头角逐渐丰满。
呵斥,难道你没看见家猫般的白牛也能像狮子一样玩耍吗?

注释

侬家:我家。
纵可收:自由自在地放牧。
鼻头絭索:牵绊鼻子。
放荡林丘:在山林间自由奔跑。
踪迹难俦:难以追踪足迹。
香严鞭杖:香严寺僧人的管束象征。
巩放绳头:象征性的约束。
白云深处:深山云雾中。
通身无影象:毫无拘束。
木笛:木制的笛子。
勿令:不要让它。
筋力:体力。
崄巇:险峻的地方。
头角完备:头角逐渐丰满。
狸奴:家猫。
师子:狮子。

鉴赏

这首宋朝的诗《示昙清侍者牧牛歌》是释梵言所作,以牧童与牛的互动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儿童教育的见解。诗中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牧童,他放牧的白牛自由自在,无需过多束缚,只需在风清月朗的夜晚保持适当管束。诗人借用香严和巩放的故事,寓意教育孩子要适度引导,不必过度约束,让他们在自然中自由成长。

"侬家牧个白牛,年来可纵可收",体现了牧童对牛的关爱与信任,懂得何时放任,何时引导。"跨入白云深处游",则描绘了牛儿与牧童一同融入自然的景象,充满诗意。"直得通身无影象,时吹木笛有来由",表达了牧童与牛的亲密关系,以及牧童的快乐心境。

"小牛儿,莫容易,浅草平田且随意",是对孩子的叮嘱,提醒他们要珍惜眼前简单的快乐,不要急于追求复杂的事物。"勿令逐队上高坡,筋力未能登崄巇",则是对安全的考虑,告诫孩子要量力而行,谨慎行事。

最后,诗人以"傍水依山养,令头角完备",比喻教育孩子要顺其天性,让他们全面发展。"叱,岂不见狸奴白牯解作师子游戏",以动物的习性作比,寓言般地传达出教育孩子应如师子般自信、自在,但不失谨慎和智慧。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示了诗人对儿童教育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5)

释梵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张提举到山有作

清世朝贤难会面,岩堂语道霜风扇。

借问何时出帝乡,笑云西蜀乌头贱。

阿呵阿,谁人荐裴相。

当年典豫章,不惜眉毛又相见。

形式: 古风

送务绅禅者分卫歌

豁灵明,开正道,脱却多年肮臭破布袄。

顶门一劄,眼睛便定动,如今识得无能老天。

真智现,非作造,卷衲携筇下云峤。

直去庐陵化有缘,万户千门须遍到。

禾山鼓,清平调,俯仰顺从心一照。

那边若遇本色人,点著皆知妙不妙。

子莫学,石头老,书信不通行太早。

得个清源鈯斧儿,南台石上锄荒草。

形式: 古风

颂古九首(其八)

仰之弥高,钻之弥固。昭昭明明,如藤倚树。

大笑呵呵誇白牛,碧云缭绕无寻处。

形式: 偈颂

颂古九首(其四)

风云会合又相期,觌面难明第一机。

霹雳一声天地迥,西河师子却生儿。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