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懊恼西来不见山,五更指准月中看。
却将香雾宽裁幕,性燥和天总一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景象,诗人面对的是一个无法亲近的自然景观——九华山。"懊恼西来不见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渴望,因为大雾遮蔽了视线,使得他无法欣赏到那座远在西边的山。这份懊恼也暗示着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五更指准月中看"则是诗人通过时间的推移,期待夜深时分能一睹九华山之真容。这里的“五更”通常指凌晨三至五点之间,月亮已经高悬,是观察自然景物的最佳时机。
第三、四句"却将香雾宽裁幕,性燥和天总一漫"则描写了即使在大雾中,诗人仍旧能够感受到那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这里的“香雾”可能是指山间的清新空气,而非普通的大雾;“宽裁幕”则像是用这份清新的气息来装饰周围环境。而"性燥和天总一漫",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够像自然界一样干净、宽广而又不失其本真。
整首诗通过对九华山的渴望与观察,以及对大雾中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希望自己能够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心愿。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肩舆过了九华西,恨杀秋云故故低。
遮尽奇峰时放出,逐峰放出不教齐。
山长百里玉孱颜,百里何缘尽好山。
只是县前青一簇,九芙蓉出五云间。
人家点缀荻花林,水绕阶除雪湿衿。
最是疏篱与脩竹,脚根半入小河深。
临平放目渺无涯,莲荡蘋汀不钉牌。
雪后轻船四捞漉,断芦残荻总成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