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雨七峪

昨过邓州里,合宿内乡堧。

雨积马蹄烂,水啮石齿穿。

多瘿防水土,常潦患山川。

雨乘风气作,一雨争流泉。

大河高于屋,凌昏树杪眠。

渡者慎无渡,田父何以田。

我亦山中人,与尔相忧煎。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阻雨七峪》,是明代诗人吕时臣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因雨阻滞在七峪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活细节,展现了风雨中的艰难与无奈。

首句“昨过邓州里,合宿内乡堧”,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诗人昨日经过邓州,夜宿于内乡的边缘地带。接着,“雨积马蹄烂,水啮石齿穿”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雨水积聚,使得道路泥泞不堪,连马蹄都陷入泥中难以自拔;雨水侵蚀着石头,使其表面如同被牙齿啃噬,形象地表现了雨水的威力。

“多瘿防水土,常潦患山川”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雨水对土地和山川的影响,说明了雨水过多会导致土地肥沃但易涝,山川则可能遭受洪水之患。接下来,“雨乘风气作,一雨争流泉”两句,揭示了雨水与风力相互作用,使得原本静止的泉水也变得湍急起来,仿佛在争夺流动的机会。

“大河高于屋,凌昏树杪眠”两句,将视角转向更为广阔的景象,大河的水位高涨,甚至超过了房屋的高度,夜晚的河面仿佛与树梢齐平,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恐怖的氛围。“渡者慎无渡,田父何以田”两句,表达了因雨阻滞带来的实际问题,渡河者需谨慎,农民无法耕种,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最后,“我亦山中人,与尔相忧煎”两句,诗人自述身份,表示自己也是山中之人,与周围的人一同担忧和煎熬,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现了风雨中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收录诗词(94)

吕时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乾二兄宿寄寄山房时陈张华三客别去

吾宗老兄弟,秋阴过我屋。

屋中亦有客,相聚极款曲。

客子俱高尚,主人且不俗。

山家贳浊酒,山妻剥新谷。

饭罢强出门,泥淖没双足。

客散远人留,就我小窗宿。

对床写沈抱,风雨不秉烛。

明朝君复去,落日委空谷。

形式: 古风

晓起

晓窗背林麓,芙容未全豁。

披发一夫閒,伤秋万蛩聒。

小人时正繁,君子道不达。

共居离索间,草木候霜杀。

形式: 古风

交州古剑歌

古交州,天阴日落鬼啾啾。

终宵白气冲牛斗,过客往往惊回头。

主人知此有灵物,呼儿掘得双吴钩。

螭蟫半蚀铜花绿,凄凄霜锷寒光流。

古来异物不易取,令人得之反生忧。

放之惟恐蛟龙怒,卷之犹畏神鬼愁。

亟命冶人复解铸,神器恐遭真宰怒。

不然仍贮空匣中,何似含光在泥土。

形式: 古风

赠鹅池道士

鹅池道士何所事,摩顶向天手垂地。

家在赵州人不知,箕子之胄古姓氏。

箨冠不正綦履穿,风雪一蓑行乞市。

儿童遮道作戏嬉,大人白眼但瞋视。

我独羡渠啸咤人,只愁无酒不愁贫。

终夕对人突无语,诗画一发能通神。

咆勃气来便使酒,白日当筵骂太守。

绵山汨水义可投,不惜千金丧匕首。

早知骏骨成蹉跎,悔不临池学泛鹅。

无端我向秦中去,劝君隐卧湘山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