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门深且幽,好住不肯住。
翻身入城隍,却向闹市去。
闹浩浩处冷湫湫,冷湫湫处看扬州。
四五百条花柳巷,二三千处管弦楼。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守净所作的《偈二十七首(其十)》。诗中以独特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描绘了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态。首句“石门深且幽”形象地写出一个寂静、清幽的环境,暗示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好住不肯住”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挣扎,虽然喜欢这样的宁静,却又不愿停留。
接下来的两句“翻身入城隍,却向闹市去”,通过“翻身”这一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从静谧的山林跃入尘世喧嚣的决心。他选择的是繁华的“闹市”,这里“闹浩浩处冷湫湫”描绘了城市的热闹与背后的寂寥感。
最后两句“冷湫湫处看扬州,四五百条花柳巷,二三千处管弦楼”进一步描绘了扬州的繁华景象,花柳巷的艳丽与管弦楼的音乐,构成了一幅热闹而浮华的画面。诗人身处其中,似乎在繁华背后寻找某种寄托或反思。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尘世繁华的好奇和向往,又有对隐逸生活的留恋和思考。
不详
正炊折脚铛安隐,无奈公文抵死催。
硬把死蛇头不得,随时之义大矣哉。
一念得心,顿超三界。得无所得,贪瞋烂坏。
野草閒花满地愁,将军战马今何在。
文殊普贤谈理事,临济德山行棒喝。
东禅一觉到天明,偏爱风从凉处发。
今朝腊月九,穷汉外边走。
虽然不还家,却是他好手。
陋巷不骑金色马,回途却著破襕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