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七四)

忆得二十年,徐步国清归。

国清寺中人,尽道寒山痴。

痴人何用疑,疑不解寻思。

我尚自不识,是伊争得知。

低头不用问,问得复何为。

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

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某个问题的困惑和自我认知。首句“忆得二十年,徐步国清归”,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二十年的记忆,尤其是在国清寺中漫步而归的情景。

“国清寺中人,尽道寒山痴”,这里的“痴”字有着迷恋、执着之意,表明国清寺中的和尚都认为诗人寒山对于佛法或者某种信仰过于痴迷。接着“痴人何用疑,疑不解寻思”则是诗人对这种评价的反问和自我辩护,他似乎在说,即使别人认为他痴迷,但他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好怀疑的。

“我尚自不识,是伊争得知”,这里“是我”指代寒山本人,“伊”则可能是指国清寺中的其他僧侣或者旁人。诗人表达了对别人的看法持保留态度,认为自己心中明镜,不需要他人来评判。

“低头不用问,问得复何为”,这两句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在面对外界的问题和质疑时,诗人选择了沉默,认为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多余的,不值得去追问。

最后,“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诗人在这里描述了一种境遇,即有恶意之徒前来辱骂,但诗人的内心却因此而更加明晰。他选择不予回应,因为这正好证明了他超脱世俗纷争的高处。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我认知的坚持,以及面对外界评价时所展现出的从容与豁达。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七五)

语你出家辈,何名为出家。

奢华求养活,继缀族姓家。

美舌甜唇觜,谄曲心钩加。

终日礼道场,持经置功课。

炉烧神佛香,打钟高声和。

六时学客舂,昼夜不得卧。

只为爱钱财,心中不脱洒。

见他高道人,却嫌诽谤骂。

驴屎比麝香,苦哉佛陀耶。

又见出家儿,有力及无力。

上上高节者,鬼神钦道德。

君王分辇坐,诸侯拜迎逆。

堪为世福田,世人须保惜。

下下低愚者,诈现多求觅。

浊滥即可知,愚痴爱财色。

著却福田衣,种田讨衣食。

作债税牛犁,为事不忠直。

朝朝行弊恶,往往痛臀脊。

不解善思量,地狱苦无极。

一朝著病缠,三年卧床席。

亦有真佛性,翻作无明贼。

南无佛陀耶,远远求弥勒。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七六)

寒岩深更好,无人行此道。

白云高岫闲,青嶂孤猿啸。

我更何所亲,畅志自宜老。

形容寒暑迁,心珠甚可保。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七七)

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

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

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

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七九)

元非隐逸士,自号山林人。

仕鲁蒙帻帛,且爱裹疏巾。

道有巢许操,耻为尧舜臣。

猕猴罩帽子,学人避风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