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徵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紧急军书从边境驿站发出,报警的烽火直抵咸阳。
征召的骑兵集结在广武,分派部队前往朔方救援。
深秋时节弓弦与箭杆强劲,敌军阵营精锐而强大。
皇帝愤怒地按剑而立,使者们远远地相互眺望。
军队如雁行沿石径行进,如鱼贯过桥。
箫鼓声中流淌着对汉朝的思念,旗帜铠甲覆盖着胡地的寒霜。
猛烈的风从要塞卷起,沙砾四处飘扬。
战马的毛发紧缩像刺猬,角弓因寒冷而难以拉开。
时局危难方显臣子气节,世道混乱才识别忠良之心。
献身以报答圣明的君主,虽身死亦为国之殇。

注释

羽檄:紧急军事文书,上插鸟羽以示急迫。
边亭:边境上的哨所或驿站。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
咸阳:古都名,这里代指京城。
徵骑:征召的骑兵。
广武:地名,代指集结地。
朔方:北方边疆地区。
严秋:深秋,强调季节的严峻。
筋竿:弓弦与箭杆,代指武器装备。
虏阵:敌人的阵营。
天子:皇帝。
按剑怒:愤怒到握剑欲斩的程度,形容极度愤怒。
使者:朝廷派出的传达命令或收集信息的人。
雁行:雁群飞行的队形,比喻军队有序行进。
石径:山间石路。
鱼贯:像鱼游一样一个接一个,形容连续而有秩序。
飞梁:高架的桥梁。
箫鼓:箫与鼓,古代行军或庆典时的乐器。
汉思:对汉朝或汉族文化的思念之情。
旌甲:旗帜和铠甲,代指军队。
胡霜:北方民族地区的寒霜,也象征异族统治。
疾风:猛烈的风。
塞起:从要塞、关隘处兴起。
沙砾:细小的沙石。
马毛缩如猬:战马因寒冷毛发竖起像刺猬。
角弓不可张:角制的弓因天气寒冷而无法拉开。
时危:时局危难。
臣节:臣子的节操忠诚。
世乱:世道混乱。
投躯:舍身,牺牲生命。
明主:贤明的君主。
国殇:为国捐躯的烈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生动画面。从“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可见战事紧急,烽烟四起,是边境警报的传递。"徵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则表现了军队集结和救援行动的紧迫。

诗中“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两句描写了战士们在严峻的秋季条件下,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战斗力。"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则表达了君主对战争形势的关注和使者的远方观察。

接下来的“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两句,用鸟语花香、水流潺潺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军队通过险峻山路和桥梁的景象。"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则展示了战争中军乐声声与寒风凛冽中的士兵形象。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两句,通过狂风吹起边塞尘土的景象,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不安。"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则形象地描述了严寒天气下战马和士兵的艰苦状态。

最后,“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两句强调了在危急时刻显现出的忠诚与勇敢,而“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则表现了诗人对那些为了国家献出生命的将士们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代北风凉行

北风凉。雨雪雱。京洛女儿多严妆。

遥艳帷中自悲伤。沉吟不语若有忘。

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虑年至。

虑颜衰。情易复。恨难追。

形式: 乐府曲辞

代白头吟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陵。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蒸]韵

代白纻曲二首(其二)

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绿气妍和。

桃含红萼兰紫芽。朝日灼烁发园华。

卷幌结帷罗玉筵。齐讴秦吹卢女弦。

千金顾笑买芳年。

形式: 乐府曲辞

代白纻曲二首(其一)

朱唇动。素腕举。洛阳少童邯郸女。

古称渌水今白纻。催弦急管为君舞。

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夜长酒多乐未央。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