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集匮

破柏作书匮,匮牢柏复坚。

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

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

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用破旧的柏木制作成书籍的柜子,柜子坚固柏木又坚硬。
不知道是谁家的收藏,上面题写着白居易的名字。
我一生以文字为职业,从小到老都在创作。
前后共有七十卷作品,大大小小总计三千篇。
虽然明知最终会散失,但还是不忍心立刻丢弃。
自己亲手打开又锁上,放在书帷的前面。
我如同邓伯道一样,世间没有像王仲宣那样的人。
这些诗文只能留给我的女儿,希望传承给我的外孙。

注释

破柏:用破旧的柏木。
书匮:装书的柜子。
白乐天:即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业文字:以写作为职业。
遽弃捐:迅速抛弃。
书帷:书斋或藏书的地方。
邓伯道:东晋时期的人物,以廉洁和让贤闻名。
王仲宣:汉末三国时期的文人,以诗歌著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文字劳动成果的珍视与传承之情。开篇"破柏作书匮,匮牢柏复坚"写出了诗人制作书箱的用心和书箱的坚固,这不仅是物质上的保护,更象征着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守护。

接着"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表明了诗人的自豪之情,他将自己的作品珍藏起来,并题名为“白乐天”,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则显示出诗人对文学事业的执着与投入,从年轻到老都没有改变。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创作成果,这些数字不仅代表数量,更象征着诗人的勤奋和才能。然而在"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中,诗人流露出对自己作品最终可能会消逝的忧虑,以及面对这种可能性时内心的不舍。

最后"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传承的希望,他选择将自己的诗集交给女性家属保管,并希望这些文化遗产能够流传下去,哪怕只是在家庭内部。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成就,更反映出了他对知识、文化和个人贡献的珍惜,以及对后世的深切期望。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

平生见流水,见此转留连。

况此朱门内,君家新引泉。

伊流决一带,洛石砌千拳。

与君三伏月,满耳作潺湲。

深处碧磷磷,浅处清溅溅。

埼岸束呜咽,沙汀散沦涟。

翻浪雪不尽,澄波空共鲜。

两岸滟滪口,一泊潇湘天。

曾作天南客,漂流六七年。

何山不倚杖,何水不停船。

巴峡声心里,松江色眼前。

今朝小滩上,能不思悠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旧写真图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

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形式: 古风

题玉泉寺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

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

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

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龙门堰西涧

东岸菊丛西岸柳,柳阴烟合菊花开。

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

除却悠悠白少傅,何人解入此中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