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池潭

吾家溪潭动百尺,坐见游鱼可倒指。

月明无风水不动,钩丝鉴中出朱鲤。

乘閒具酒席草岸,呼网一举常百尾。

鲙霜炙玉眠鸱夷,树挂落日醉不起。

几年手板负青山,趁鱼舷声不入耳。

凉秋九月役吏事,瘦马奔走黄叶里。

有酒不得好景饮,访古或问刍牧子。

指我石池十里近,苍苔畏崖碧无底。

楚王北游叹寂寞,创奇造幽有遗址。

我来徘徊知是否,废兴尽可付流水。

彷佛故溪在吾目,濯手漱齿有馀思。

开樽喜与风景遇,芦花入杯劝人醉。

渔翁有意助酒卮,青竹尽日垂空饵。

我疑溪灵靳异景,不遣红鳞满人意。

人生天地未归客,计较贵贱羞犬彘。

当须醉倒载月归,不信乡梦留不止。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家溪边潭水深达百尺,坐着就能看到游鱼清晰可见。
月光皎洁,水面平静如镜,没有一丝风,钓鱼竿上的鱼线映照出红色鲤鱼。
趁着闲暇,在岸边摆设酒席,一网撒下,常常能捕获上百尾鱼。
鱼做成脍和烤肉,装在皮囊中,树上挂着落日,我沉醉不愿醒来。
多年来,我亲手操劳山间,耳边只有溪流声,听不见世事纷扰。
秋凉九月,公务繁忙,骑着瘦马在落叶中奔波。
有美酒却无美景可赏,只能向农夫或牧童询问过往。
石池虽近,十里之外,只见青苔覆盖的崖壁深邃无底。
想起楚王北游时的寂寥,这里曾留下奇特的遗迹。
我在此徘徊,不知是否还能找到往昔,历史兴衰都随流水消逝。
仿佛旧溪就在眼前,洗手漱口间,思绪万千。
举杯畅饮,美景相伴,芦花飘入杯中,催人醉倒。
渔翁有意助兴,整日垂钓,只挂空饵。
我怀疑溪中的精灵吝啬美景,不让满载而归。
人生在世如过客,不应计较贵贱,羞于犬猪之比。
定要醉得不省人事,带着月色归去,不信家乡梦不会留住。

注释

溪潭:溪边的深潭。
游鱼:在水中游动的鱼。
钩丝:钓鱼竿上的鱼线。
鉴:镜子,此处形容水面。
鸱夷:古代盛酒的皮囊。
手板:古人写字或作画时垫在手下的木板。
役吏事:官府的事务。
芦花:芦苇的花,白色。
溪灵:溪水的精灵。
红鳞:红色的鱼鳞,代指鱼。
贵贱:地位高低。
犬彘:犬和猪,比喻卑微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石池潭的所见所感。首句“吾家溪潭动百尺”以夸张手法写出潭水之深,接着通过“坐见游鱼可倒指”展现水清鱼游的生动画面。月夜静谧,“月明无风水不动”,水面如镜,映照出“钩丝鉴中出朱鲤”的美景。

诗人乘闲之际,设宴草岸,网捕鲜鱼,享受着“鲙霜炙玉眠鸱夷”的美食,沉浸于自然之乐中。“树挂落日醉不起”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陶醉。然而,忙碌的官事和劳顿的生活使得诗人感叹“凉秋九月役吏事,瘦马奔走黄叶里”。

尽管有酒,却因公务繁忙而未能尽情欣赏美景,只能向农夫询问古迹,或在石池旁流连。诗人对石池的壮丽景色赞叹不已,认为它曾是楚王游历之地,如今虽荒废,但仍能引发他对历史的沉思。

最后,诗人感慨人生如过客,不需过于计较贵贱,只愿在美景中畅饮,醉后载月而归,期待着乡梦的延续。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168)

黄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 字:亚父
  • 籍贯:宋洪州分宁

相关古诗词

游石瓮寺

飞泉自有迎客意,声到山前入人耳。

泉声引行不知疲,石路硗确折屐齿。

长安睫满车马尘,林岩夜夜来梦寐。

云烟郊原铺古图,心眼开快明如洗。

渭流屈曲成大篆,书破野色为绿纸。

丘墟沉吟古兴废,秋风正入红树起。

折碑断垣卧荆棘,意思纷乱不可理。

穷幽更下苍崖根,把酒坐听潺湲醉。

山花似欲劝苦饮,时散清香入人鼻。

奔走恨不身长游,喜写姓名藏薜荔。

形式: 古风

登大云顶

区区霸迹欲知小,试绝大云孤顶看。

老僧指我日上处,镜面泻出黄金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登见山楼

太守终南为客主,出入厌倦马与车。

与山朝夕欲还往,作楼近在室一隅。

主人去久山寂寞,正值青帝催焦枯。

我拘簿书甚杻械,摆脱步上提酒壶。

郊原犹未见春色,似据水墨长安图。

也知好景天更惜,高峰常是云模糊。

安得风伯持大彗,扫洒百里如屏铺。

显昧万状古诗国,收拾可秃千毫书。

我来愿作风雅户,醉倒坐待明月扶。

去家若有岩下梦,免复夜夜寻归途。

形式: 古风

登扶风王宗元山亭

云收南山头,太白青崔嵬。

我有泉石梦,坐对怀抱开。

小池数斛水,涉鸟来毰毸。

遗翎与行迹,纵横在苍苔。

忆得钓矶上,到家如一回。

蔬畦参差绿,采掇助酒杯。

痛饮不能去,绕竹犹徘徊。

主人林岩癖,笑傲苍烟堆。

心忧百里病,良田正黄埃。

欲知主人喜,雨抱山脚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