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见山楼

太守终南为客主,出入厌倦马与车。

与山朝夕欲还往,作楼近在室一隅。

主人去久山寂寞,正值青帝催焦枯。

我拘簿书甚杻械,摆脱步上提酒壶。

郊原犹未见春色,似据水墨长安图。

也知好景天更惜,高峰常是云模糊。

安得风伯持大彗,扫洒百里如屏铺。

显昧万状古诗国,收拾可秃千毫书。

我来愿作风雅户,醉倒坐待明月扶。

去家若有岩下梦,免复夜夜寻归途。

形式: 古风

翻译

太守在终南山做主人,对进出骑马乘车已厌倦。
想与山朝夕相伴,便建楼于室的一角方便往来。
主人离开太久,山显得孤独,恰逢春神催促万物生长。
我忙于公文,如同被束缚,暂且放下,提壶出门。
郊外田野还未见春意,景色仿佛墨画中的长安。
深知美景天公也吝啬,高山上云雾缭绕常模糊。
如何能请来风伯挥动大彗星,清扫百里如画卷展开。
古诗国度的万千景象,只待我以笔墨描绘。
我愿在此做风雅居士,醉中静待明月照拂。
若能梦见家中岩下,便无需每夜寻找归途。

注释

太守:官职名,指地方长官。
厌倦:感到疲倦。
朝夕:早晚。
一隅:角落。
青帝:古代传说中的春神。
催焦枯:催促万物生长。
簿书:公文。
杻械:束缚。
水墨长安图:以墨色描绘的长安城景色。
高峰:高山。
云模糊:云雾缭绕。
风伯:风神。
大彗:彗星。
显昧万状:千变万化。
千毫书:用笔墨书写。
风雅户:风雅的生活方式。
醉倒:喝醉。
岩下梦:梦回故乡。
寻归途:寻找回家的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庶登上见山楼的所见所感。首句“太守终南为客主”点出诗人作为地方官员,虽然身居高位,却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向往自然。他渴望能常常与山亲近,因此在楼中建了一座靠近居室的小楼,以便随时能往返于山间。

“主人去久山寂寞”表达了山的孤独,而春天尚未到来,万物显得焦枯,诗人感叹自己被文书束缚,犹如囚徒。“拘簿书甚杻械”形象地写出他对繁琐公务的厌倦。然而,他决定暂时放下俗务,提壶登楼,欣赏郊原的景色,希望能从黑白的水墨画般的风景中找到一丝春天的气息。

“高峰常是云模糊”暗示了山的高远和天气的多变,诗人期待着能有风伯的力量,驱散云雾,让美景清晰可见。他想象着将这万千景象收入诗篇,用笔墨记录下来。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在醉意中度过美好时光,如同风雅之人,让明月陪伴,不必再忧虑夜晚归途。他甚至期待在梦中回归山岩下的家园,不再频繁寻找归路,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楼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收录诗词(168)

黄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 字:亚父
  • 籍贯:宋洪州分宁

相关古诗词

登扶风王宗元山亭

云收南山头,太白青崔嵬。

我有泉石梦,坐对怀抱开。

小池数斛水,涉鸟来毰毸。

遗翎与行迹,纵横在苍苔。

忆得钓矶上,到家如一回。

蔬畦参差绿,采掇助酒杯。

痛饮不能去,绕竹犹徘徊。

主人林岩癖,笑傲苍烟堆。

心忧百里病,良田正黄埃。

欲知主人喜,雨抱山脚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答王甫判官示游兴庆池之作

东池十里近,遭匝风物饱。

南山若户屏,登临四时好。

我初来长安,脚拟朝夕到。

缠绵簿书间,拘窘若囚盗。

一岁无几至,荏苒成吏考。

夜夜千顷月,只供钓鱼老。

平生林泉心,探奇欲倾倒。

咫尺乃尚尔,满意宁可保。

君官苦近市,危坐若林槁。偷闲呶呶中,跃马志■暴。

登览足意思,满腹若瑰宝。

归来成新诗,使我愧怀抱。

形式: 古风

谢刘簿李尉见访

诗书卧蓬荜,柴门昼方开。

邑官刘与李,马蹄破苍苔。

林居厌蛙黾,喜振敝席埃。

见此六翮姿,茅荆共徘徊。

我欲驻车辙,蔬果倾旧醅。

山花恨未饶,无以助酒杯。

今古饱夜话,痛饮胜百回。

春风旌旆满,匏瓜去难陪。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谢崔象之示诗稿

古乐治情性,故使风俗完。

郑卫入人耳,雅正声日殚。

教化走薄恶,靡靡如转丸。

全音不可见,来往寂寞间。

我疑至和意,独落诗人肝。

或以鸣道德,或以伤忧患。

存者三百篇,兴寄青与丹。

至今如清风,留在乔木端。

敦厚久衰落,坐见王泽乾。

后世其得者,或谒道之门。

失者抱大羹,竞下咸与酸。

最晚李杜出,遂将风雅坛。

内以康心脾,睥睨万物根。

予早酷爱慕,强把屈瓠钻。

当食对藜藿,诵之若熊蹯。

崔子我同好,韵宇嗟璞浑。

其诗长于适,意趣犹捭豚。

巨轴逾百篇,抵我轻玙璠。

得之忘睡眠,夜拭瞳膜昏。

若游金貂市,时见太古冠。

淡泊路久茀,共约锄榛菅。

当结明月期,与君酌醇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