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月

剪柳章台,问梅东阁,醉中携手初归。

逗香帘下,璀璨镂金衣。

正依约、冰丝射眼,更荏苒、蟾玉西飞。

轻尘外,双鸳细蹙,谁赋洛滨妃。霏霏。

红雾绕,步摇共鬓影,吹入花围。

管弦将散,人静烛笼稀。

泥私语、香樱乍破,怕夜寒、罗袜先知。

归来也,相偎未肯入重帏。

形式: 词牌: 步月

翻译

在剪柳的章台,向东阁询问梅花,酒醉中我们手牵手刚回家。
在垂落的香帘下,华丽的镂金衣闪烁着光芒。
月光透过冰丝般的眼帘,月亮西沉,时间悄然流逝。
在寂静的尘世之外,双鸳鸯图案的衣物上,仿佛洛滨妃子的影子。
红雾弥漫,步摇和鬓影交织,被风吹入花丛中。
音乐将要结束,四周安静,只剩稀疏的烛火。
窃窃私语中,樱花瓣轻轻破裂,担心夜晚的寒气会先让罗袜感知。
归来后,我们依偎在一起,还不愿进入内室。

注释

章台:古代长安城中的街市。
梅东阁:指有梅花的东边阁楼。
冰丝:形容月光如丝般清凉。
蟾玉:指月亮,这里比喻时光。
洛滨妃:可能是指传说中的美女或诗中的意象。
步摇:古代妇女头饰,随步摇曳。
罗袜:丝绸制成的袜子,古代女子常穿。
重帏:深宅大院中的内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月下男女相偎的温馨画面,通过对细节的精致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与享受。

"剪柳章台,问梅东阁,醉中携手初归。" 这几句设定了夜晚月色下的亲密场景,章台、东阄都是典型的园林建筑,诗人在这里用“剪”和“问”来描写对美景的细致关注,同时通过“醉中携手初归”,传递出一段温馨的情感交流。

"逗香帘下,璀璨镂金衣。正依约、冰丝射眼,更荏苒、蟾玉西飞。" 这几句则是对室内情景的描绘,“逗香帘下”和“璀璨镂金衣”都显示了一个华丽而温馨的空间,诗人用“正依约”和“冰丝射眼”来形容月光下的柔美,同时“更荏苒、蟾玉西飞”则是对夜空中流星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浪漫。

"轻尘外,双鸳细蹙,谁赋洛滨妃。霏霏。红雾绕,步摇共鬓影,吹入花围。" 这几句通过“轻尘外”和“双鸳细蹙”,传递出一种静谧而亲昵的氛围,而“谁赋洛滨妃”则是在提及古代美女洛神,借以表达对眼前情景的赞美。接着,“霏霏。红雾绕,步摇共鬓影,吹入花围。”则是对月下行走时的感受,以及对周遭环境的细腻描写。

"管弦将散,人静烛笼稀。泥私语、香樱乍破,怕夜寒、罗袜先知。归来也,相偎未肯入重帏。" 最后几句则是对音乐即将结束的描写,以及人们在静谧中细语交谈的情景。“泥私语”和“香樱乍破”都是对夜间细微声音的捕捉,而“怕夜寒、罗袜先知”则是在表达对夜晚凉意的体察。最后,“归来也,相偎未肯入重帏。”则是诗人不愿结束这段美好时光,不想离开这个温馨的空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夜月下的美好感受,以及对亲密情愫的珍视。

收录诗词(114)

史达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163~1220?年。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 字:邦卿
  • 号:梅溪
  • 籍贯:汴(河南开封)

相关古诗词

花心动

风约帘波,锦机寒、难遮海棠烟雨。

夜酒未苏,春枕犹敧,曾是误成歌舞。

半褰薇帐云头散,奈愁味、不随香去。

尽沈静、文园更渴,有人知否。懒记温柔旧处。

偏只怕、临风见他桃树。

绣户锁尘,锦瑟空弦,无复画眉心绪。

待拈银管书春恨,被双燕、替人言语。

意不尽,垂杨几千万里。

形式: 词牌: 花心动

夜合花(其一)赋笛

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

梅华未落,年年怨入江城。千嶂碧,一声清。

杜人间、儿女箫笙。共凄凉处,琵琶湓浦,长啸苏门。

当时低度西邻。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

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纤手静,七星明。

有新声、应更魂惊。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

形式: 词牌: 夜合花

夜合花(其二)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忘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风丝一寸柔肠,曾在歌边惹恨,烛底萦香。芳机瑞锦,如何未织鸳鸯。 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把闲言语,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形式: 词牌: 夜合花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形式: 词牌: 夜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