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合花(其一)赋笛

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

梅华未落,年年怨入江城。千嶂碧,一声清。

杜人间、儿女箫笙。共凄凉处,琵琶湓浦,长啸苏门。

当时低度西邻。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

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纤手静,七星明。

有新声、应更魂惊。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

形式: 词牌: 夜合花

翻译

冷冽的风截断了龙的腰身,悄悄取走了凤凰的爪子,楚地的山峦长久地锁住秋天的云雾。
梅花还未凋谢,每年都在江城中寄托哀怨。千座山峰翠绿,只听见一声清脆。
在人间,人们吹奏着箫笙,共同身处凄凉之地。琵琶声在湓浦响起,长啸声在苏门回荡。
那时我低声对西边的邻居倾诉,夜色渐深,栏杆上洒满淡淡的月光,曾经抒发过豪情。
子期已老,再难以承受带着酒意重听这些旋律。纤细的手指轻抚琴弦,星空中的北斗七星明亮。
有新的曲调,定会令人心惊。梦醒后回到人世间,只有寂寥的夜月,空照着天津的天空。

注释

冷截:形容风的寒冷和力度。
龙腰:比喻山势险峻。
偷拿:暗中取走。
儿女箫笙:泛指人间的音乐活动。
琵琶湓浦:地点名,与音乐相关。
子期:古代知音故事中的钟子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萧瑟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凄凉情怀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 这几句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秋夜的苍凉景象,龙腰、鸾爪都是古代乐器,诗人借此暗示了一种被抑制的情感和环境的紧闭。

"梅华未落,年年怨入江城。" 梅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隐喻着孤独与凄清,怨恨之情随着时间流逝,一年又一年地积累,直至溢于言表。

"千嶂碧,一声清。杜人间、儿女箫笙。" 这里的“千嶂碧”描绘了连绵不绝的山峦,而“一声清”则是对远处笛声的描写,给人以空灵脱俗之感。接下来的“杜人间、儿女箫笙”,通过对乐器声音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世的情怀。

"共凄凉处,琵琶湓浦,长啸苏门。当时低度西邻。" 这里诗人的情感达到高潮,借着琵琶和箫笙的声音,表达了与周围环境共同的凄凉,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 这几句写出了日落时分的寂寥景象,以及诗人对于年华老去、不忍再听旧日欢乐之声的哀愁。

"纤手静,七星明。有新声、应更魂惊。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 结尾部分以“纤手静”、“七星明”的景象,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而“有新声”则是对音乐的期待与渴望,但随即转为“应更魂惊”,显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悲哀。最后,“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徒留痕迹于心中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和乐器声音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过去美好的追忆。

收录诗词(114)

史达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163~1220?年。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 字:邦卿
  • 号:梅溪
  • 籍贯:汴(河南开封)

相关古诗词

夜合花(其二)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忘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风丝一寸柔肠,曾在歌边惹恨,烛底萦香。芳机瑞锦,如何未织鸳鸯。 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把闲言语,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形式: 词牌: 夜合花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形式: 词牌: 夜行船

金盏子

奖绿催红,仰一番膏雨,始张春色。

未踏画桥烟,江南岸、应是草秾花密。

尚忆溅裙苹溪,觉诗愁相觅。

光风外,除是倩莺烦燕,谩通消息。梨花夜来白。

相思梦、空阑一林月。

深深柳枝巷陌,难重遇、弓弯两袖云碧。

见说倦理秦筝,怯春葱无力。

空遣恨,当时留秀句,苍苔蠹壁。

形式: 词牌: 金盏子

钗头凤/撷芳词.寒食饮绿亭

春愁远,春梦乱。凤钗一股轻尘满。江烟白,江波碧。

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忆、忆、忆。莺声晓,箫声短。

落花不许春拘管。新相识,休相失。

翠陌吹衣,画楼横笛。得、得、得。

形式: 词牌: 遐方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