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居漫兴(其二)

齿发惊馀五十年,羲图犹未绝韦编。

知几须彻无名始,观妙应窥太极前。

尼父尚留坛畔杏,元公偏爱沼中莲。

蒲团坐到忘言处,瞥见西山一爽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林居漫兴(其二)》由明代诗人安希范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感悟与思考。

首联“齿发惊馀五十年,羲图犹未绝韦编”以时间的流逝和对经典的追思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古代典籍的敬仰之情。这里的“羲图”指的是《周易》,而“韦编”则是指编纂《周易》时所用的牛皮绳,象征着对经典持久不衰的传承。

颔联“知几须彻无名始,观妙应窥太极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要洞察事物的本质,需要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到无名之境;而要领略事物的奥妙,则需先窥探宇宙的根本——太极。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哲学深邃思想的追求和理解。

颈联“尼父尚留坛畔杏,元公偏爱沼中莲”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指孔子和元公(可能是指宋代的理学家程颐),他们分别与杏树和莲花有着不解之缘。这里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景仰,并暗示自己在隐居生活中也有所领悟和追求。

尾联“蒲团坐到忘言处,瞥见西山一爽然”描绘了诗人静坐于蒲团之上,达到言语无法表达的境界,突然间,他仿佛看到了西山的一片清爽景象。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也寓意着他从自然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哲理思考、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体现了明代文人隐逸生活的独特魅力。

收录诗词(108)

安希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因乞便养母,改南京吏部。万历二十一年因上《纠辅臣明正邪》一疏惹怒神宗遭贬,归乡后主讲于东林学院。著有《天全堂集》。同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合称为“东林八君子”

  • 号:我素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564-1621

相关古诗词

己未除夕

驹隙流光岁又更,支颐黯自叹浮生。

红尘未醒三更梦,青史休论千载名。

绝塞风烟愁莫展,深山卜筑计难成。

谋身报国俱无策,但叩苍苍祝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答孙汝师见赠吴兴卜居之作(其一)

浪迹非轻去故山,扁舟时往亦时还。

生来丘壑元成癖,老狎渔樵也不閒。

漱石枕流千嶂里,浮家泛宅五湖间。

他年苕霅收遗逸,倘许元真共一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答孙汝师见赠吴兴卜居之作(其二)

隐德从来亦不孤,千秋知己岂终无。

纵闻丹诏求遗逸,只合青山著野夫。

盛世未应成党锢,逃名吾自学袖屠。

廿年素饱烟霞趣,羞更攒眉说畏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答孙汝师见赠吴兴卜居之作(其三)

白蘋红蓼正清秋,苕霅聊为汗漫游。

黄菊东篱元亮径,绿蓑西塞志和舟。

人言老矣终何用,自笑生兮本若浮。

薄有勋名在丘壑,山中初拜醉乡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