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龙骨辞

变化风雨兮上下于天。古人有言兮维龙则然。

龙曷能然兮乘气与时斯以体乾。尺窟兮非渊。

勺水兮非川。彼朽骨兮几何岁年。击鼓兮田田。

巫舞兮翩翩。士女会兮如廛。龙无灵兮胡托彼传。

龙有灵兮彼胡制旃。骨则何罪兮巫之愆。

逐彼巫兮毁斯骨。为吾民兮辟妖物。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毁龙骨辞》由明代诗人邵宝创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自然、社会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中首先描绘了龙在风云变幻中的形象,象征着力量与变化。古人认为龙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同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尺窟”与“勺水”,以及“渊”与“川”的大小,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与多样性,暗示了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随后,诗人转向对“朽骨”的讨论,提出时间对生命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死亡的态度。通过“击鼓”、“巫舞”和“士女会”的场景,展现了人类社会中祭祀与娱乐的活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未知与神秘的探索和敬畏。

最后,诗人提出了对“龙骨”的毁弃,表达了对传统信仰与习俗的反思,以及对人性本质的追问。诗中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个体自由与尊严的呼唤,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

整体而言,《毁龙骨辞》不仅是一首富有哲思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刻反映,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荆蛮操

彼有物兮不可以取。我有心兮不可以语。

不可以语兮安可以处。荆蛮渺兮何许。

逝将徂兮终我攸宇。

吁嗟乎,苟获我心兮孰非我所。

形式: 琴操

哀秦封君辞

违先生盖数载兮,忽南向以兴嗟。

望碧山而不可往兮,渺愁云于天涯。

问九原之安在兮,慨德音之永遐。

维先生之明哲兮,固神启而天赋。

筮遇履而之无妄兮,曰坦坦其幽素。

服兰菊而佩蘅兮,步前修以为度。

春与秋其汲汲兮,恐岁年之迟暮。

惟至美不能以终秘兮,于灿发于文章。

窥门墙乎汉魏兮谐律吕于中唐。

挥贾涕于太息兮,舒孙啸于独伤。

知先生谓为逸民兮,不知者曰其忘世。

言博利以为仁兮,守善藏以为智。

维厥子之登庸兮,亦讵非先生之所施。

繄太邱之率物兮,树东京之高风。

越弘景之退处兮,乃托迹于神农。

众剪剪于寻丈兮,亦孰能知夫所从。

苟此志之不愆兮,又何分乎达与穷。

始趋涂之各异兮,终要归以皆同。

徵孟生之为贞兮,附陶氏之为靖。

曰舆情其既公兮,信棺盖而后定。

彼曷其独不死兮,顾偷生之为幸。

呜呼先生兮,庶其得正。

怅余怀之无聊兮,掩遗编以长谣。

极四方与上下兮,肆远索而旁招。

典刑辽阔兮,里社萧条。彼水之澨兮,山之椒。

先生不归兮,使我心劳。

形式:

庆成侍燕

嘉燕陈明堂,黼座当春阳。

惠风拂宫扇,亲睹穆穆光。

冠簪肃趋拜,共进万寿觞。

箫韶叶舞佾,宛然见虞唐。

三苗独何为,不如兽跄跄。

天高复地厚,永世垂衣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东山公行边

司徒始受命,朝野贺得人。

两边数万骑,所望公一身。

公囊无刍粮,公心有经纶。

亦有为国念,对越天与神。

岂不知匮乏,鞠躬在兹辰。

公复不自用,乃荐一二臣。

遗事旁搜阅,微言博咨询。

稽首殿陛下,丰仪动高旻。

登车向西郭,尊俎罗朝绅。

慨然尽馀酌,老眼无边尘。

谓公唐室晏,谓公汉家恂。

千载有韩范,公也真其伦。

公有激众义,公有抚众仁。

未至百草秋,既至万卉春。

缓急在公手,琐琐何足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