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峰亭

山亭在山背,不见山巍巍。

但见四面风,辐凑朝宗之。

深藏固甚智,自牧甘处卑。

一谦受四益,是以能不危。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亭坐落在山脊后,看不见崇高的山峦。
只看见四面八方的风,如同车辐汇聚向中心。
深深隐藏智慧,甘愿处在低位。
谦逊接受多方益处,因此能够保持安全无虞。

注释

山亭:山上的小屋或凉亭。
巍巍:高大壮观的样子。
四面风:四周的风向。
辐凑:像车轮辐条一样聚集。
朝宗:比喻归向中心或源头。
深藏:深深地隐藏。
固甚:非常。
自牧:自我管理,自我修养。
卑:低微的位置。
一谦:极度谦虚。
四益:多方面的益处。
危:危险。

鉴赏

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观来比喻个人品质与处世哲学。首句“山亭在山背,不见山巍巍”描绘了一种隐逸之境,山亭位于山的背后,山本身并不显眼,这暗示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以及对内在修养的重视。

接着,“但见四面风,辐凑朝宗之”转而描写风从四面汇聚至一处,象征着智者能够吸引天下之才,集思广益。这里的“风”与“辐凑”形象强烈,展示了诗人对于智慧和包容的推崇。

“深藏固甚智,自牧甘处卑”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智者的赞美。深藏不露,固守其智,自知之明,即便隐居于世俗之下,也能享受其中的甘美。这是对于内在智慧和平和生活态度的肯定。

最后,“一谦受四益,是以能不危”则揭示了诗人对于谦逊品质的推崇。一份谦逊能够带来四方的好处,不仅不会招致灾难,反而能保持安全。这是对个人修养与社会交往智慧的总结。

整首诗通过山亭、风和隐逸生活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智慧、谦逊和内在修养的深刻理解,是一篇融合了哲理与自然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75)

尤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季长,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

  • 字:延之
  • 号:遂初居士
  • 生卒年:mào)(1127年—1202年

相关古诗词

淮民谣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力不给:力量不够。

形式: 古风

凝思堂

失脚坠尘网,牒诉装吾怀。

公庭了官事,时来坐幽斋。

天风肃泠泠,山鸟鸣喈喈。

我思在何许,独对苍然崖。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其二)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其一)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