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姚生题终养堂

姚生美昆季,孝养怡亲颜。

嘉味极甘旨,彩衣舞斓斑。

慈乌堂下啼,斜阳薄西山。

所思得终养,区区百年间。

百年复能几,离会尤相关。

来日良可爱,去日难再还。

美哉孝子心,及时常追欢。

嗟予命独舛,怙恃早已艰。

何繇奉百年,未得供一餐。

因君欲题赠,使我摧心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绂所作,名为《为姚生题终养堂》,描绘了孝子姚生对父母的深厚情感与对家庭团圆的渴望。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孝道之美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首句“姚生美昆季,孝养怡亲颜”,开篇即点出主人公姚生及其兄弟的美德,他们以孝顺之心精心照料双亲,使父母面容和悦。接着,“嘉味极甘旨,彩衣舞斓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场景:美味佳肴满桌,兄弟二人身着彩衣,翩翩起舞,其乐融融,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好景不长,诗中借“慈乌堂下啼,斜阳薄西山”之景,暗示时光流逝,美好时刻终将逝去。随后,“所思得终养,区区百年间”表达了对能够陪伴父母度过晚年时光的珍惜之情。紧接着,“百年复能几,离会尤相关”则感叹人生短暂,相聚不易,强调了亲情的珍贵。

“来日良可爱,去日难再还”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过去的留恋。最后,“美哉孝子心,及时常追欢”赞扬了孝子之心的美好,鼓励人们把握当下,珍惜与亲人共度的时光。

诗的结尾部分,“嗟予命独舛,怙恃早已艰。何繇奉百年,未得供一餐”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多舛、未能及时尽孝的遗憾。他希望借为姚生题写此诗的机会,表达对孝道的赞美与对家庭团圆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自责与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孝子姚生及其家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以及对家庭团聚的深切渴望,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力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万安山樵

山高樵径险,山深樵径迂。

采樵虽云劳,览胜尤足娱。

飞泉落林杪,好鸟鸣丘隅。

歌逐天风还,身与閒云俱。

日夕行负薪,烟深望吾庐。

得失既莫较,孰知贤与愚。

嗟哉朱买臣,富贵将焉如。

形式: 古风

题孝子曹镛卷

曹君本右族,乃是武惠孙。

孝义出天性,辞貌恭而温。

念昔父早没,而独母氏存。

母子守清素,终鲜弟与昆。

穷居力弗赡,藜藿供盘飧。

时有好善者,有女愿与婚。

既以承祭祀,复兹奉晨昏。

奈何颇成立,母老病且殙。

迎医及祷祈,徒然自趋奔。

母病日已剧,恻恻心忧烦。

于焉割其股,调和煮成䭈。

一啜病即愈,依然对庭萱。

后来病屡作,夫妇相与言。

再三至刲肝,闻者惊心魂。

老天念其诚,遂使母子完。

曾从视其伤,肌肤尚留痕。

母寿尽天年,此心可无冤。

至今问其故,对客声犹吞。

嗟哉孝子心,勇为过孟贲。

杀身以成仁,况兹罔极恩。

唯知母所重,此身何暇论。

世多不情子,贬议争嚣喧。

圣朝崇孝治,特为旌其门。

岂徒事奖劝,要使薄俗敦。

吾知孝义名,千古留乾坤。

形式: 古风

閒居与沈修撰小酌写枯木竹石遂题

我本山泽臞,栖身伴樵渔。

谬承翰墨选,布衣登石渠。

朝野孰云异,依然乐閒居。

地位近清禁,事罕人迹疏。

遂令公宇中,乃若幽人庐。

苔藓上阶砌,竹树罗前除。

匪惟宜壶觞,况兹有琴书。

文会不待速,朝夕与之俱。

俯仰皆自适,此乐将焉如。

形式: 古风

题耕读轩

出处既莫同,趣舍亦云异。

君子适其宜,穷达归一致。

世荣吾岂薄,先业非可弃。

复恐素心违,蹇迹同颠踬。

耕田食吾力,读书乐吾志。

欣欣一家亲,朝夕寡忧虑。

俯仰苟自得,外慕奚足嗜。

鹿门非求安,南阳岂忘世。

古人不可见,唯将古心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