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有作二首(其一)

今辰九月末,秋物能几许。

翩翩风中叶,卷卷自飞舞。

馀姿不复妍,日夜逐尘土。

寥寥空枝高,但有寒鸟聚。

天时不汝留,变化竟谁主。

今古无奈何,悲歌徒自苦。

形式: 古风

翻译

今天已是九月的最后一天,秋天的景色还能维持多久呢。
落叶在风中轻轻飘动,一片片翻飞起舞。
它们的姿态不再娇艳,日日夜夜随风尘而逝。
稀疏的树枝高高耸立,只有寒冷的鸟儿聚集在那里。
季节的变迁不由人定,万物的变化由谁主宰。
从古至今,我们都无法改变,只能悲伤地歌唱,独自承受苦楚。

注释

今辰:今天。
九月:农历九月。
末:最后。
秋物:秋天的景物。
能几许:还能维持多久。
翩翩:轻盈的样子。
风中叶:在风中的叶子。
卷卷:翻飞的样子。
自飞舞:自己飞舞。
妍:美丽。
逐:追逐。
尘土:尘埃和泥土。
寥寥:稀疏。
空枝:光秃秃的树枝。
寒鸟:寒冷季节的鸟。
聚:聚集。
天时:自然时节。
不汝留:不会停留你。
变化:万物的变化。
谁主:由谁主宰。
今古:古今。
无奈何:无法改变。
悲歌:悲伤的歌曲。
徒自苦:独自承受痛苦。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秋天景象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诗。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深深的秋意与淡淡的忧伤。

"翩翩风中叶,卷卷自飞舞"两句描绘出落叶随风摇曳、纷飞的情景,形象生动,给人以飘逸之感。同时,这也隐喻了世事无常,万物皆有变迁的哲理。

"馀姿不复妍,日夜逐尘土"则表达了秋天美好的东西已经不再,落叶归根,万物凋敝,显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这里所谓的“馀姿”指的是过去美好的景象和事物,而现在却只剩下凄凉。

"寥寥空枝高,但有寒鸟聚"中的“寥寥空枝高”形容了树木在秋天后的萧瑟,枝条空空地伸向高处,只剩下几声孤独的鸟鸣。这里的“寥寥”,既描绘出景象,也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天时不汝留,变化竟谁主"则是对自然界无常和人生易逝的一种感慨。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无奈和悲哀。

最后两句"今古无奈何,悲歌徒自苦"则是诗人面对秋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发出了对于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无法掌控的深沉叹息。这里的“今古”指的是从古至今,时间的长短,而“无奈何”则表达了面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时的无可奈何。而“悲歌徒自苦”,则是诗人在感慨中发出了自己的哀伤和无力回天的悲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抒写了诗人的悲凉心境和对生命易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二首(其二)

风声一夜下林端,遽作霜天十月寒。

三伏炎蒸不可过,北风栗烈亦何难。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

幸有布裘毡履在,雪深高卧更安闲。

形式: 七言律诗

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二首(其一)

谪官两向黄州火,知是明年何处冬。

须信炎凉相代至,亦知荣辱到头空。

怨咨莫起天公念,燕坐何妨佛理通。

更有墙边一樽酒,能于愁面放春红。

形式: 七言律诗

九月末风雨初寒(其二)

爱此庭下菊,萧萧何及时。

郊原一秋暵,麦种待荣滋。

今年真有秋,禾菽实累累。

老农笑谓予,不复悯汝饥。

桑榆可析薪,秋风可夜吹。

晴明理罝缴,雉兔日已肥。

形式: 古风

九月末风雨初寒(其一)

栗冽已戒候,阴淡达朝昏。

出门无所诣,幽斋谁与言。

尘埃群书积,兴至时一翻。

呼儿具枣栗,时亦赖芳樽。

老肌畏寒苦,幸此手足温。

窗间有旧笔,得句时复援。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