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卜算子·咏荷”为题,作者是金兆蕃,创作于清末至近现代初。诗中描绘了一幅古亭临水、荷叶飘摇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荷塘的静谧与生机。
首句“历下古时亭”,点明地点和历史背景,古亭位于历下之地,历史悠久。接着“断槛临新渌”,描述了亭子的残破门槛正对着清澈的池水,新绿的池水与残旧的亭子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水佩风裳问有无,但见丛芦绿。”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水波比作佩带,风中的荷叶比作舞动的衣裳,询问它们是否还在,却只见一丛丛的芦苇在绿意中摇曳,暗示荷花可能已不在,留下一片绿意盎然的芦苇作为见证。
“村店问羊留,裘带咨遗躅。”这两句转而写到村落中的小店铺,询问是否有羊停留,以及穿着皮裘的人在寻找什么痕迹。这里的“羊留”和“裘带”都与前文的“荷”相呼应,暗示着曾经的繁华与热闹,如今只剩下回忆。
最后,“颠顿风尘忽眼明,道左亭亭玉。”在经历了风尘仆仆的旅途后,突然看到亭中挺立的玉兰树,眼睛为之一亮。这里以玉兰树象征高洁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困境中仍能保持高洁品质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荷塘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与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