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名为《寄龚豫之》。诗中表达了对龚豫之坚守本心、不随世俗改变的赞美与敬意。
首句“海角龚支使”,以“海角”形容龚豫之的处境或地位偏远,暗示其虽处边缘却依然坚持自我。接着“平生无所苟”,赞扬龚豫之一生行事坦荡,无愧于心,不为外物所动摇。
“而今五十六,岂肯变所守。”此句点明龚豫之当前的年龄,强调他即使到了这个年纪,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这种坚定的品质令人钦佩。
“岂独龚支使,古来无奈何。”诗人在此扩大了主题,指出龚豫之的坚守并非个例,而是古今皆有的现象,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普遍认同。
“达人自知命,世俗徒悲歌。”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达人”(通达事理的人)与“世俗”(普通大众),强调了真正理解生命意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而那些被世俗观念束缚的人只能徒然哀叹。这不仅是对龚豫之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龚豫之个人品质的颂扬,探讨了坚守自我、顺应天命的人生观,以及在不同价值观之间的选择与态度,体现了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