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举人陈永言会试

岁晚趣行装,来春赴选场。

看花鞭拂露,折桂袖添香。

金榜名题上,青云路去长。

璚林筵宴毕,衣锦早还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陈永言的内心世界和准备过程。首句“岁晚趣行装”,点明时间背景,暗示着一年将尽,主人公正忙着整理行装,准备踏上前往京城参加会试的征途。这种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来春赴选场”一句,明确指出这次出行的目的地是京城的科举考场,即会试地点。这里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也暗含了他对自身才能的自信。

“看花鞭拂露,折桂袖添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将科举之路比作寻找花朵的过程,鞭子拂过露珠,象征着主人公在科举路上的辛勤努力;折取桂花,象征着最终能够取得功名,获得荣耀。袖添香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一过程的美好与高雅,同时也预示着成功后的喜悦与荣耀。

“金榜名题上,青云路去长”两句,直接表达了科举成功后的辉煌前景。金榜题名,意味着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记录在官方的榜单上,这是古代士子梦寐以求的荣耀。青云之路,则形象地描绘了仕途的广阔与光明,预示着主人公未来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和广阔的前程。

最后,“璚林筵宴毕,衣锦早还乡”两句,描绘了科举成功后的情景。璚林筵宴,指的是科举成功后朝廷或地方官府举行的庆祝宴会,象征着荣耀与庆祝。衣锦还乡,则是古代士子科举成功后返回家乡,穿着华丽的官服,向亲朋好友展示荣耀的传统习俗。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主人公成功的祝贺,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科举制度的重视以及对成功者的尊重和礼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从准备到参加科举考试,再到最终成功后的心理变化和生活轨迹,既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也蕴含了对传统科举制度的赞美与颂扬。

收录诗词(513)

谢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蔡芝林婿顾生林塘书屋卷

幽人卜筑向林塘,插架图书万卷藏。

白板扉开山对面,赤栏桥跨水中央。

佳宾日日来闲径,小犬时时吠短墙。

蕲簟展来欺竹色,湘帘捲处动波光。

苍松露滴琴声净,玉麈风含笑语凉。

渺渺鸥边菰叶短,轻轻燕外柳丝长。

回飙静听牙签响,清昼时闻臈瓮香。

未暇赋诗招隐逸,从教濯足咏沧浪。

怜君有志营先业,嗟我无由老故乡。

珍重却翁尤好事,何妨佳婿坦东床。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题画(其一)

沙暖泥融燕雀喧,春风花柳自村村。

不因西舍渔归晓,林犬何由吠出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题画(其二)

松撼涛声万壑风,桃花随涧落飞红。

明朝试听丝桐去,只恐云山无路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题画(其三)

度涧穿云己倦行,林边久听午鸡鸣。

书声只在茅堂上,深掩衡门未出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