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炎帝陵园周围古木参天的景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宁静美。诗人以炎帝坟陵为引子,展开对时间流逝与自然永恒的思考。
首联“炎帝坟陵何处寻,曾凭火梦得荒林”开篇即以疑问引入,暗示炎帝陵园的古老与遥远,通过“火梦”这一意象,既表达了对先祖的追忆,也隐含着历史的模糊与神秘。
颔联“万年白骨惟尘土,百尺青杉自古今”对比鲜明,前句描述了陵园中历经千年的白骨已化为尘土,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消逝;后句则以“百尺青杉”自古至今的常青,象征自然的永恒与生命力的不灭,形成强烈反差,引发人们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颈联“守护山灵阴有意,往来樵斧寂无侵”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山灵”的守护之意,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和谐共处的理念,同时也暗含着对破坏自然行为的谴责,强调了人与自然应保持和谐的关系。
尾联“神功圣德昭无极,斯邑斯民仰更深”总结全诗,将炎帝的神功圣德比作无尽的光辉,不仅照耀着陵园,也照耀着整个社会与人民的心灵,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炎帝陵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自然、哲学与道德伦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