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作

不迁比景戍交河,三径归来得已多。

应俗愈疏身老大,读书渐废意蹉跎。

闲从孙叟苏门啸,醉和荆卿易水歌。

歌罢却挥孤棹去,石阑干下买渔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不再迁移驻守在交河,归乡小路已经走过很多次。
顺应世俗越来越疏远,随着年岁增长心志也越发淡泊,读书的兴致逐渐消磨,时光流逝无所作为。
闲暇时跟随孙子们在苏门山啸歌,喝醉了就模仿荆轲在易水上高歌。
歌唱完毕,独自划船离去,石栏杆下购买渔夫的蓑衣。

注释

不迁:不再迁移。
比景:驻守。
戍:防守。
交河:古代地名,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三径:隐居者的家园,这里指归乡之路。
已多:已经很多次。
应俗:顺应世俗。
愈疏:越来越疏远。
身老大:年岁增长。
读书渐废:读书的兴趣逐渐减退。
意蹉跎:时光流逝,无所作为。
孙叟:孙子辈的人。
苏门:苏门山,传说中的隐士之地。
啸:啸歌,吟唱。
荆卿:荆轲,战国时期刺客。
易水歌:《易水歌》,荆轲刺秦王前在易水边所唱的悲壮之歌。
孤棹:独自划船。
石阑干:石制的栏杆。
渔蓑:渔夫的蓑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舟中作》,描绘了诗人舟行途中的心境。首句“不迁比景戍交河”,表达了诗人对长期戍守边疆生活的感慨,暗示了其对动荡生活的厌倦。次句“三径归来得已多”,流露出诗人归隐后的满足与感慨,表明他经历了不少世事变迁。

“应俗愈疏身老大”写出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俗事务的疏离,反映出他对人情世故的淡泊。接下来,“读书渐废意蹉跎”则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无奈与失落,读书的兴致不再,内心充满蹉跎之感。

“闲从孙叟苏门啸,醉和荆卿易水歌”两句,通过模仿古人孙叔敖和荆轲的行为,展现了诗人闲适而略带豪放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英雄气概的向往。最后,“歌罢却挥孤棹去,石阑干下买渔蓑”描绘了诗人唱完歌后,决定独自划船离去,甚至考虑过归隐江湖,购置渔具的生活选择,体现了他的超脱与淡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舟中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淡然,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舟中作

一叶轻舟一破裘,飘然江海送悠悠。

闲知睡味甜如蜜,老觉羁怀淡似秋。

失侣云间孤雁下,耐寒波面两凫浮。

年逾八十真当去,似为云山尚小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舟中作

野老元无事,乘闲偶一来。

微风市楼笛,落日寺街槐。

梨大围三寸,鲈肥叠四腮。

邻船不识面,呼与共衔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舟中作

三百里湖新月时,放翁艇子出寻诗。

城头蜃阁烟将合,波面虹桥柳未衰。

渔唱苍茫连禹穴,寒潮萧瑟过娥祠。

祖龙虚负求仙意,身到蓬莱却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舟中作

误长仙蓬不满年,恩容归老白云边。

草枯病马停朝秣,水冷鳏鱼废夜眠。

混俗岂须名赫赫,耐嘲唯可腹便便。

柯桥梅市花俱好,且典春衣醉放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