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四首(其四)

迷不自迷,对悟立迷。悟不自悟,因迷说悟。

所以悟为迷之体,迷为悟之用。

迷悟两无从,个中无别共。无别共,拨不动。

祖师不将来,鼻孔千斤重。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探讨了迷与悟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迷不自迷,对悟立迷”和“悟不自悟,因迷说悟”的表述,揭示了迷与悟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哲学道理。进一步阐述“所以悟为迷之体,迷为悟之用”,强调了悟是建立在迷的基础上,而迷则是悟的实践过程。

接着,“迷悟两无从,个中无别共”表达了在迷悟之间并无明确界限,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没有绝对的区分。这种观点倡导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并理解这一真理。

“无别共,拨不动”意味着在迷悟之间找到平衡,如同静水深流,不易被外力所动摇。这要求修行者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不受外界干扰,深入内观,寻求自我认知的深化。

最后,“祖师不将来,鼻孔千斤重”以形象的语言,暗示了真正的智慧与解脱并非依赖于外在的传授或指导,而是需要修行者自己去探索和领悟。这里的“鼻孔千斤重”可能象征着重重的束缚与执着,只有当这些被放下,才能真正领悟到内在的自由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迷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哲学思想,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收录诗词(6)

释知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二首(其一)僧问清平有漏无漏

笊篱木杓,钱买井索。打瓦钻龟,徒劳卜度。

休卜度,麒麟只有一只角。

形式: 偈颂

颂古二首(其二)僧问雪窦明觉如何是佛,曰四山围绕

狂狗逐块,瞎驴趁队。只许我知,不许你会。

形式: 偈颂

数奇不是登坛将,竹杖芒鞋归去来。

形式: 押[灰]韵

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诗(其一)

尚父重来国有瘳,再移双袖揖浮丘。

进为初迫人閒世,退老仍怀天下忧。

娱戏烟霞资辟谷,栽培松菊助吟秋。

天心此欲中兴去,蕙帐山猿恐莫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