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瀛洲为礼部侍郎王公行俭赋

我闻瀛洲居,景物一何好。

晨曦耀琼林,夕露泫瑶草。

清严犹秘府,图籍纷浩浩。

中有列仙儒,颜容长不老。

玉堂视草回,幽致协冲抱。

所尊鲁麟经,所黜汉鸿宝。

进秩贰春官,礼乐在论讨。

皇猷资黼黻,人物归品藻。

圣眷日弥深,况际时熙皞。

其乐如道山,何须访三岛。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小瀛洲的美景与仙人生活的情境,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儒家思想的融合。诗人陈琏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小瀛洲晨曦与夕露的自然之美,以及其中仙人儒士的长生不老与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我闻瀛洲居,景物一何好。”开篇即点出主题,瀛洲作为仙境的象征,其景色之美好令人向往。“晨曦耀琼林,夕露泫瑶草。”通过晨曦与露珠的描绘,展现出小瀛洲清晨与傍晚的静谧与美丽,琼林与瑶草的运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仙境的纯净与高雅。

“清严犹秘府,图籍纷浩浩。”这里将小瀛洲比作藏书丰富的秘府,强调了其知识与智慧的丰富,同时也暗示了这里的文化氛围深厚。“中有列仙儒,颜容长不老。”仙人与儒士并存,既体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也融入了儒家重视学问的传统,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境界。

“玉堂视草回,幽致协冲抱。”玉堂视草,可能是指仙人或儒士在玉堂中审阅文书,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尊重与严谨的态度。“幽致协冲抱”,则表达了他们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然,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所尊鲁麟经,所黜汉鸿宝。”这里提到的“鲁麟经”与“汉鸿宝”,分别代表儒家经典与汉代的宝典,表明了小瀛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传承。“进秩贰春官,礼乐在论讨。”春官是古代掌管礼仪的官职,这里指出了小瀛洲中对于礼仪乐律的重视与探讨,体现了其社会秩序的和谐与文明程度的高深。

“皇猷资黼黻,人物归品藻。”“皇猷”指的是帝王的治国之道,“黼黻”是中国古代服饰上的花纹,这里比喻治理国家的策略与方法。“人物归品藻”,意味着人才的选拔与评价,强调了小瀛洲在人才管理方面的公正与精细。

“圣眷日弥深,况际时熙皞。”“圣眷”指的是皇帝的恩宠,“熙皞”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这两句表达了小瀛洲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日益加深,同时强调了其对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贡献。

“其乐如道山,何须访三岛。”最后两句以道山和三岛(传说中的仙山)作比,表达了在小瀛洲中就能体验到如同仙境般的快乐,无需远赴他方寻找。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小瀛洲作为理想乌托邦的特质,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与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竹居为王公赋

华构敞高明,况复临清池。

碧水自泠泠,箓竹何猗猗。

日出镜光净,风来翠羽披。

多君擅清致,对此情自怡。

不为孺子歌,喜诵武公诗。

丹衷素自许,劲节能坚持。

粤从历华近,上受列圣知。

伫看昼锦回,所居愈光辉。

形式: 古风

送云南龙佥事致仕回桂林

桂林古名郡,风俗殊不薄。

人才接武兴,往往多卓荦。

洪武壬申冬,我忝持教铎。

君在诸生中,有如鸡群鹤。

不惟工词藻,素履复端恪。

一朝试棘闱,丹桂喜高擢。

犹珠方离渊,如玉才出璞。

文采光烨然,万目争骇愕。

春闱不得志,鼓箧游太学。

蜚英六馆中,才识愈弘博。

发轫为府推,能声已昭灼。

及为绣衣使,风采动台阁。

亦尝按属郡,霜威撼山岳。

廉名彻宸聪,陟官承宠渥。

初佥浙江宪,到处询民瘼。

绳纠在愆缪,激扬别清浊。

调官至滇南,岂惮路绵邈。

为政务抚绥,不专事击搏。

远人获安堵,终岁乐耕凿。

往来仕途中,邂逅情如昨。

炊粳共朝餐,剪韭供夜酌。

追思旧游者,晨星已落落。

君近北京来,一见即欣跃。

谓言遂悬车,琴书载归橐。

此别会何时,使我怀抱恶。

乡关行在望,尧山见磅礴。

家人候锦还,日日占喜鹊。

功名今已遂,归去有馀乐。

形式: 古风

赵仲穆拂郎马图为护卫指挥徐广渊赋

忆昔前元全盛时,四海人物咸熙熙。

拂郎远国奉职贡,进到神马尤权奇。

是何生此异毛骨,双蹄雪白身抹漆。

肉騣碨礧七尺高,骏气淩风欲超忽。

朝夕立仗丹墀下,白玉之鞍覆黄帕。

渥水神驹何足珍,瑶池八骏真其亚。

吴兴王孙艺绝伦,闲将缣素为写真。

笔踪慌怫韦夫子,精妙不减曹将军。

吁嗟王孙不复作,纵有骏骨谁能貌。

方今天厩尽龙媒,比与斯图宛相若。

形式: 古风

天育骠骑图为都指挥使韩公赋

唐代君王少巡幸,赤泽岸边马成阵。

后来蕃息虽已多,天育之驹号神骏。

圉人牵来不敢骑,矫矫龙性汗血姿。

君王见此志骄逸,天下龙媒思致之。

闲厩有官从此始,宁禁中人衣金紫。

四十三万若云屯,其中未必皆骥子。

一朝渔阳鼙鼓来,内外监牧俱烟埃。

翠华摇摇西幸蜀,骠骑此时安在哉。

谁能写真传后世,逸态雄姿无乃是。

鸣呼,騕袅龙媒今岂无,时无孙阳诚可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