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七)涵虚亭

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

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水轩和花榭竞相展现美丽,秋天的月色和春天的风各自有独特的魅力。
只有这座亭子空无一物,静坐其中能欣赏到万物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完整美。

注释

水轩:水边的建筑或凉亭。
花榭:带有花卉装饰的楼阁。
妍:美丽,艳丽。
秋月:秋天的月亮。
春风:春天的风。
偏:独特,偏爱。
惟有:只有。
亭:亭子。
一物:任何东西。
万景:万物景色。
天全:大自然的完整,完美。

鉴赏

这段诗摘自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中的第十七首,名为“涵虚亭”。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其中“水轩花榭两争妍”表现了水边和花前景致之美丽竞相映照;“秋月春风各自偏”则形容秋夜明月与春日清风各有独特的情趣。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美景的不同魅力。

“惟有此亭无一物”一句,表面上看似简洁,却蕴含深意。这不仅是在描写园中亭子周围环境的清幽,而且也在暗示诗人心境的清净与超脱。最后,“坐观万景得天全”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的空间内,通过观赏四周无限景色,体会到一种与自然合一、得道于天地之间的满足感。

整首诗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心灵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苏轼超凡脱俗的文学风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八)溪光亭

决去湖波尚有情,却随初日动檐楹。

溪光自古无人画,凭仗新诗与写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九)过溪亭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

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披锦亭

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谁道使君贫且老,绣屏锦帐咽笙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一)禊亭

曲池流水细鳞鳞,高会传觞似洛滨。

红粉翠蛾应不要,画船来往胜于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