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东坡诗案

风刺成章昔有之,奸人捃拾欲何为。

先生定以名招祸,自古何曾狱勘诗。

下石几令无地死,诬金独幸有天知。

明朝谪向黄州去,又是东坡觅句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昔日的风吹过,形成文字被人恶意搜集想做什么呢?
先生恐怕因名声引来灾祸,自古以来,谁曾因诗入狱受审?
恶意中伤几乎让他无处容身,诬陷的黄金幸好天知真相。
明天他将被贬往黄州,那里又是苏东坡寻找灵感作诗的时候。

注释

风刺成章:风吹过留下的痕迹像文章。
昔有之:从前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奸人捃拾:奸邪之人搜集。
欲何为: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先生:指诗人。
定以:必定因为。
名招祸:名声招致灾祸。
狱勘诗:因诗入狱受审。
下石:落井下石。
几令:几乎让。
无地死:无法生存下去。
诬金:诬陷的黄金(比喻清白的名誉)。
明朝:明天。
谪向:被贬往。
黄州:地名,苏轼曾被贬于此。
又是:又一次。
东坡觅句:苏东坡寻找创作灵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即东坡)遭受政治打压、被贬官的境遇。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隐喻,表达了对苏轼不公待遇的同情和支持。

"风刺成章昔有之,奸人捃拾欲何为"两句暗示了文人遭受的非议与诽谤,如同狂风般无处不在,而小人的诽谤如同杂草随处可见,却不知他们究竟图谋什么。

"先生定以名招祸,自古何曾狱勘诗"表明苏轼之所以遭此厄运,是因为他的才华与直言不讳,而历史上从未有过因诗入狱的先例,此处流露出对前人的无奈和对传统文人命运的哀叹。

"下石几令无地死,诬金独幸有天知"则形容苏轼遭受的打击如同从天而降的巨石,无处可逃,而指控他的罪名却显得那么空洞和不公,但天地间自有一种超然的智慧可以识破是非。

最后,"明朝谪向黄州去,又是东坡觅句时"则直接点出了苏轼被贬往黄州的遭遇,同时也强调了他即便在逆境中依旧不忘诗书,继续寻找创作灵感的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隐喻和巧妙的语言游戏,展现了诗人对于苏轼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于才子遭遇不公待遇的悲哀。

收录诗词(337)

艾性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文节谢公挽歌

不甘摇尾乞人怜,视死如归气浩然。

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

乾坤万劫英雄尽,文节双高日月悬。

惆怅老身空有泪,玉亭无路荐寒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日永

日永驹难过,庭空雀亦无。

花招蜂出早,草碍蚁行迂。

蕉叶露台掌,水光天影图。

下帘便道静,烟篆起茶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日食

谁撤天门虎豹扃,群妖食日上青冥。

一眉不及黄昏月,万目惊看白昼星。

绝响无人槌败鼓,洗光何地激沧溟。

仰天凝注需阳复,寂历西风老泪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冬夜抄诗作

笔债穷年老发僧,砚寒还复夜敲冰。

西堂梦后无灵运,夔府归来有少陵。

诸老文章凡几变,千年风雅欠中兴。

矮窗烛暗成惆怅,忽见梅花月一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