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望

前溪雨埋村,咫尺不我过。

雷霆但濛鸿,林莽亦掀簸。

竟微一飘洒,起此北窗卧。

对面自胡越,孰为天宇大。

得非老龙公,悯念茅屋破。

田父适在傍,出语惊四坐。

指予两青虹,可见不可唾。

是能隔截之,帝泽谁与播。

坐令水南人,一蹉成百蹉。

上天本均平,夫岂不渠奈。

虹亦何能神,书生例穷饿。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翻译

前溪的雨淹没了村庄,近在咫尺却未曾路过。
雷声只蒙蔽了大雁,树林草莽也被翻腾摇摆。
即使细微的雨滴飘落,也使我在这北窗边躺下。
对面看似胡越遥远,哪一方才是天空的广阔无垠。
难道是老龙公怜悯我破旧的茅屋?
农夫恰好在旁边,他的话让四周的人惊讶。
他指着我说有两条青色的虹,虽可见却不可亵渎。
这虹能阻隔天地,帝王的恩泽如何才能普降人间。
就这样,南边的水乡人,一个小小的失误导致百般困扰。
上天原本公平,为何我们却遭受不公?
虹怎能神奇至此,读书人常常贫困饥饿。

注释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濛鸿:形容雷声模糊,像蒙住了大雁。
掀簸:形容风雨翻动树木草丛。
北窗:窗户朝北的一面。
胡越:古代泛指南方和北方的远方。
老龙公:传说中的龙神。
田父:农夫。
青虹:彩虹。
帝泽:帝王的恩惠。
蹉:失误,差错。
均平:公平。
书生:读书人。
穷饿:贫穷饥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给村庄带来的影响。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贫苦农人的同情之心,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作为书生的无奈与困顿。

"前溪雨埋村,咫尺不我过"一句,形象地描述了雨水如潮水般涌来,将村庄淹没,连小溪都无法阻挡其势。接着"雷霆但濛鸿,林莽亦掀簸"则是对那场雨后的情景描绘,其中雷声隆隆,电闪雷鸣,树木被大风摇撼。

诗人随后写到自己在北窗下卧处,心中有所感慨。"孰为天宇大"一句,似乎是在质问苍天,为何不公,天赋的恩泽又该如何分配。紧接着"得非老龙公,悯念茅屋破"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因灾害而受损的茅屋感到同情,认为这可能是老龙神所悯念的。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田父的出现增添了一抹生活气息。"指予两青虹,可见不可唾"则是在说那两条彩虹虽然看得见,但却触不可及,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达到。而"是能隔截之,帝泽谁与播"一句,则是在探讨天赐的恩泽究竟由谁来分配。

最后几句"坐令水南人,一蹉成百蹉。上天本均平,夫岂不渠奈"表达了诗人对上天公平的信念,即使面临灾难,也应顺其自然,不必过度哀求。而"虹亦何能神,书生例穷饿"则是在自嘲,连彩虹这样的美好景象,对于身为书生的自己来说,也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非琼花

旧传琼花无与双,专奇擅美名此邦。

江南清梦入诗府,安得一念令心降。

去年骑鹤扬州住,斗酒屡眠云雾窗。

月寒雪冷花未吐,正尔俗叶凡株桩。

心期妙处在真实,不假羽节青霓幢。

今春访花吾第一,自折繁枝盛翠缸。

横看倒睨掉头语,前语后赋何其哤。

真珠碎簇玉蝴蝶,直与八仙同一腔。

闻名见面足笑莞,强为花辨几愚憃。

有如巨贤杂群小,望而可识为奇厖。

陈馀张耳信相似,一等人耳无纯尨。

忠耶佞耶岂难别,祝鮀不类关龙逢。

试持此论讯后土,谓予不信如长江。

形式: 古风

南窗偶书(其二)

西风忽凄厉,皎月流素光。

客从何方来,兰佩芙蓉裳。

挥琴发哀弹,夜寂山苍苍。

可人者曲生,挽我无何乡。

醉中眇万物,拄颊歌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南窗偶书(其三)

毛颖轻俗子,孔方疏吾曹。

未须奴事钱,正可仆命骚。

持此将安之,聊足以自豪。

向来与诸儒,尚论夔与皋。

此言终当酬,时命不我遭。

欲语恐惊纷,卑之无甚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南窗偶书(其一)

吾徒例迂疏,与世自少可。

不工口嗫嚅,正坐胸磊砢。

折腰迂人情,高论常轗轲。

归哉夜窗雨,喜不失故我。

琴尊日多暇,未觉此计左。

秋风挟佳月,流光侑孤坐。

持觞酹伯伦,彼豪真蜾蠃。

形式: 古风 押[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