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校旧书》由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校对古籍的深刻感悟。
首句“尘垢纷纷漫扫除”,描绘了校对古籍时面对的繁杂与困难,尘垢象征着书籍上的污渍或错误,而“漫扫除”则表达了校对工作的艰辛和持续性。诗人以“纷纷”形容尘垢之多,强调了校对工作量的巨大。
次句“可怜乾死蠹书鱼”,将书籍中的错误比喻为“蠹书鱼”,即蛀蚀书籍的虫子,形象地指出了错误的危害。这里“乾死”一词,既表达了对错误的惋惜之情,也暗示了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最终会导致书籍内容的丧失。
后两句“何须更待青藜照,只合斋心读误书”,转而表达了一种对校对工作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人认为,没有必要等待某种外在的光亮(如“青藜照”)来发现错误,而是应该保持内心的纯净和专注(“斋心”),主动去发现和修正错误。这里的“误书”不仅指校对过程中发现的错误,也暗含了对人生、知识探索中可能出现的误解或偏差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校对古籍这一具体情境,探讨了知识的真伪、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以及追求真理的态度,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