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山人归恒安(其一)

仗剑来辽西,徘徊望恒安。

古塞下秋色,清霜侵鹖冠。

长揖谢比邻,几屦向岩岵。

时从倦鸟栖,亦与浮云伍。

俗情既难协,衡宁堪留连。

中心识者稀,恍惚羲皇前。

惜此辕下驹,徒羡青冥翼。

汗血岂足怜,皮骨易抛掷。

论交繄早岁,自首乃所期。

歧路一何广,雅志遂参差。

剑合古有言,分金亦吾党。

握手且踟蹰,迢迢叹孤往。

任侠应多愧,还丹好自求。

不知他日泪,谁为故人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戚继光所作的《送叶山人归恒安》其一,充满了对友情、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诗中开篇“仗剑来辽西,徘徊望恒安”,描绘了诗人手持宝剑,来到辽西,徘徊在恒安之地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豪迈与孤独。接着“古塞下秋色,清霜侵鹖冠”两句,通过描写边塞的秋色和霜寒,营造出一种肃杀而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苦闷。

“长揖谢比邻,几屦向岩岵”表现了诗人辞别友人,独自踏上旅程的决绝与无奈。“时从倦鸟栖,亦与浮云伍”则以倦鸟和浮云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漂泊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束缚的不满。

“俗情既难协,衡宁堪留连”揭示了诗人与世俗难以调和,对现状感到厌倦的情绪。“中心识者稀,恍惚羲皇前”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知音,追求理想境界的愿望。“惜此辕下驹,徒羡青冥翼”则是对才华被埋没的遗憾与对自由飞翔的渴望。

“汗血岂足怜,皮骨易抛掷”一句,诗人以马自喻,感叹自己的付出与牺牲不被人理解。“论交繄早岁,自首乃所期”回顾了早年的友谊,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歧路一何广,雅志遂参差”则感叹人生道路的复杂与不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最后,“剑合古有言,分金亦吾党”引用古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握手且踟蹰,迢迢叹孤往”是对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担忧。“任侠应多愧,还丹好自求”表达了诗人对侠义精神的反思与对自我修行的追求。“不知他日泪,谁为故人流?”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46)

戚继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字:元敬
  • 号:南塘
  • 籍贯:山东登州

相关古诗词

送叶山人归恒安(其二)

浮世蹉跎易白头,毋令旧约负沙鸥。

蚤知裘剑归山好,不傍风尘作远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和徐使君秋日建昌闻警,得“戎”字

飞羽辽河上,移军滦水东。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计,朝看朔漠空。

但期常献馘,不敢望彤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文学郭建初归闽

夕阳惨澹众芳歇,木叶脱尽群山高。

一尊万里坐超忽,浮生如此亦已劳。

君来暑深去秋杪,意气自谓凌风涛。

醉挥彩笔时侧目,况复过从鞬与櫜。

青袍凋敝犹未售,古今扼腕多英髦。

幕中校艺万夫敌,衔杯出塞谁称豪!

问天天欲何为者,高阳大名遽相假!

逸态常留山简前,壮心不在少卿下。

朔风归渡延平津,何日风尘手重把?

君王更起黄金台,会见东南至天马。

形式: 古风

仙舟洞送郭建初

把酒仙舟个怆神,钓鳌君去大江滨。

白云红叶看无际,何处千峰是七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