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提学所和诗次韵

南来藉藉已声先,遥挹清扬意谓然。

果见新诗金掷地,始知馀子管窥天。

三书光范门前拜,一斗长安市上眠。

旧日猖狂俱已矣,输君衡鉴政高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南方来的人声名早已传开,远远欣赏你的才华心生敬意。
果然见到你新作如金子般掷地有声,这才明白其他人只是井底之蛙。
我恭敬地在你门前拜读你的著作,曾在市井中醉眠度过时光。
昔日的狂妄都已成为过去,如今你的公正评判如同明镜高悬。

注释

南来:从南方来。
藉藉:声名昭著。
遥挹:远远欣赏。
清扬:才华出众。
新诗:新作的诗歌。
金掷地:比喻作品价值极高。
馀子:其他人。
管窥天:井底之蛙,见识短浅。
三书:指著作。
光范:榜样。
一斗长安:市井生活。
衡鉴:公正的评判。
政高悬:明镜高悬,公正无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见李提学所和诗次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感慨。

首句“南来藉藉已声先”,描写的是春风吹拂而来,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藉藉"形容声音连绵不断,"声先"则表明这是一种预兆或者先知的象征。

接着“遥挹清扬意谓然”,诗人远眺翠绿的山川,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与高洁之美。这里"清扬"指的是那种高远而又明朗的情怀,而"意谓然"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肯定和认同。

第三句“果见新诗金掷地”,是说到了实处,看到朋友李提学所作的新诗如同金子散落在地,显示出极高的文学成就。这里"金掷地"形容诗歌的价值非凡,如同黄金一般珍贵。

紧接着“始知馀子管窥天”,是说通过朋友的诗篇,诗人才真正理解到那些平庸之辈(馀子)所做的努力只是在窥视天空,尚未触及诗歌的真谛。"馀子"指的是那些才华平平的人,而"管窥天"则形容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浅尝辄止。

以下两句“三书光范门前拜,一斗长安市上眠”,诗人表达了对李提学的崇敬之情。"三书光范"指的是《易》、《书》、《礼》这三部儒家经典,象征着文化和道德的光辉,而"门前拜"则是说诗人愿在这文化传承的门前致以最高的敬意。"一斗长安市上眠"则是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繁华都市中,也愿为追求文学艺术而放弃物质享受,宁愿用一斗米作为生活所需,在大街小巷间沉醉于诗歌的世界。

最后两句“旧日猖狂俱已矣,输君衡鉴政高悬”,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放纵不羁的生活已经告一段落,现在则是将心中所想与文学艺术交织在一起,以此为镜鉴来审视和提升自己的治国理念。"旧日猖狂"指的是过去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而"输君衡鉴政高悬"则是说诗人愿将这种从文学中汲取的智慧,用于国家的治理之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以及对友人李提学所作新诗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敬仰,以及内心深处对于文化传承与个人的精神提升的渴望。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计桐江续稿九卷卷百首书其末

诗律中年悟,嫌工更恐肥。

独行无与语,每出又空归。

姜枣频煎药,袍衫屡换衣。

病身自无赖,犹忍泄天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长安

客从函谷过南州,略说长安旧日愁。

仙隐有峰存紫阁,僧居无寺问红楼。

兰亭古瘗藏狐貉,椒壁遗基牧马牛。

万古不随人事改,独馀清渭向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长至日书

年年春至此胚腪,地上严凝地底温。

能几蟾蜍圆月魄,即须霹雳起雷门。

知时久偃蛟龙势,养气深培草木根。

表里阳和见天道,梅花别是一乾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丙申生日七十自赋二首(其二)

一尺光阴七寸馀,暗惊前路恐无馀。

匹如月欠三分满,又似蓂飘六片初。

学问文章俱废忘,科名官职总空虚。

诸孙中有小丁亥,十岁应能读我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