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客从函谷过南州,略说长安旧日愁。

仙隐有峰存紫阁,僧居无寺问红楼。

兰亭古瘗藏狐貉,椒壁遗基牧马牛。

万古不随人事改,独馀清渭向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一位旅人从函谷关经过南州,略微提起长安往昔的忧愁。
仙人隐居之处仍有紫色山崖的阁楼,寻找僧人的住处却不见那红墙古寺。
兰亭遗迹下埋藏着狐狸和貉子,昔日的椒壁遗址现在放牧着马牛。
历经万世变迁人事已改,唯有清澈的渭水依然向东流去。

注释

客:旅行者。
函谷:古代关隘。
南州:南方的州郡。
略:稍微,大致。
长安:古都,这里指唐朝首都。
愁:忧虑,哀愁。
仙隐:仙人隐居。
紫阁:紫色山崖上的楼阁,可能指道教仙境。
僧居:僧人的住所。
红楼:红色的楼阁,古代寺庙常见红色建筑。
兰亭:著名的书法圣地。
古瘗:古代的埋葬地。
狐貉:狐狸和貉子。
牧马牛:放牧马牛的场景。
人事:人间世事,包括社会变迁。
清渭:清澈的渭河。
东流:向东流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从函谷关经过南州时的心境与所见。诗人通过对长安旧景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哀愁。

"客从函谷过南州,略说长安旧日愁。" 开篇即设定了一个行者在古关隘中穿梭,对曾经辉煌的长安城怀有无限感慨。函谷关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南州可能指的是长安附近的某个地区,诗人途经此地,不禁回想起往昔。

"仙隐有峰存紫阁,僧居无寺问红楼。" 紫阁象征着一处高洁幽深之所,而红楼则可能是长安城中某个著名的建筑。诗人通过对这些遗迹的提及,表达了对过去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怀念。

"兰亭古瘗藏狐貉,椒壁遗基牧马牛。" 兰亭可能是指兰亭序中的那座亭子,而古瘗则暗示了一种荒凉与废弃的景象。狐貉、牧马牛等意象,则描绘出一幅人迹罕至、自然回复原貌的画面。

"万古不随人事改,独馀清渭向东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清渭指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其自东向西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不断更迭。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旧景的追忆和现实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自然永恒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长至日书

年年春至此胚腪,地上严凝地底温。

能几蟾蜍圆月魄,即须霹雳起雷门。

知时久偃蛟龙势,养气深培草木根。

表里阳和见天道,梅花别是一乾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丙申生日七十自赋二首(其二)

一尺光阴七寸馀,暗惊前路恐无馀。

匹如月欠三分满,又似蓂飘六片初。

学问文章俱废忘,科名官职总空虚。

诸孙中有小丁亥,十岁应能读我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丙申生日七十自赋二首(其一)

先君无罪谪封川,天畀遗孤出瘴烟。

忽到古希年七十,犹思上大化三千。

苦吟足可编诗史,狂醉真宜号谪仙。

五子传家无一物,聊将书册当青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无病一句成十首(其十)

今日都无病,閒将往事思。

不为一己计,宁受百人欺。

老钝文章拙,温恭礼数卑。

临风一杯酒,此意未全衰。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