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从函谷过南州,略说长安旧日愁。
仙隐有峰存紫阁,僧居无寺问红楼。
兰亭古瘗藏狐貉,椒壁遗基牧马牛。
万古不随人事改,独馀清渭向东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从函谷关经过南州时的心境与所见。诗人通过对长安旧景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哀愁。
"客从函谷过南州,略说长安旧日愁。" 开篇即设定了一个行者在古关隘中穿梭,对曾经辉煌的长安城怀有无限感慨。函谷关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南州可能指的是长安附近的某个地区,诗人途经此地,不禁回想起往昔。
"仙隐有峰存紫阁,僧居无寺问红楼。" 紫阁象征着一处高洁幽深之所,而红楼则可能是长安城中某个著名的建筑。诗人通过对这些遗迹的提及,表达了对过去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怀念。
"兰亭古瘗藏狐貉,椒壁遗基牧马牛。" 兰亭可能是指兰亭序中的那座亭子,而古瘗则暗示了一种荒凉与废弃的景象。狐貉、牧马牛等意象,则描绘出一幅人迹罕至、自然回复原貌的画面。
"万古不随人事改,独馀清渭向东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清渭指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其自东向西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不断更迭。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旧景的追忆和现实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自然永恒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年年春至此胚腪,地上严凝地底温。
能几蟾蜍圆月魄,即须霹雳起雷门。
知时久偃蛟龙势,养气深培草木根。
表里阳和见天道,梅花别是一乾坤。
一尺光阴七寸馀,暗惊前路恐无馀。
匹如月欠三分满,又似蓂飘六片初。
学问文章俱废忘,科名官职总空虚。
诸孙中有小丁亥,十岁应能读我书。
先君无罪谪封川,天畀遗孤出瘴烟。
忽到古希年七十,犹思上大化三千。
苦吟足可编诗史,狂醉真宜号谪仙。
五子传家无一物,聊将书册当青毡。
今日都无病,閒将往事思。
不为一己计,宁受百人欺。
老钝文章拙,温恭礼数卑。
临风一杯酒,此意未全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