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感怀二首(其一)

达欲善天下,穷必善其身。

此身一不善,落魄谁与邻。

岂无邻我者,滔滔逐世尘。

老死竟何益,空负头上巾。

所以古人学,忧道不忧贫。

疏食有至味,曲肱以全真。

东周不可作,传道洙泗滨。

何哉由求子,徒闻称具臣。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想要对天下尽善,穷困时也要对自己好。
若自身品行不端,即使落魄也无人亲近。
难道没有能与我为邻的人吗?人们都在世俗洪流中奔波。
老去死去有何意义,空有一顶头巾却无所作为。
古人学习,忧虑的是道义而非贫穷。
粗茶淡饭也有其深意,弯曲手臂睡觉保持本真。
东周那样的盛世已不可复制,孔子在洙泗河边传授大道。
为何只知求名逐利,孔子弟子也只是个忠诚的臣子罢了。

注释

达:追求。
善:使……好。
穷:贫困。
落魄:困顿失意。
邻:邻居,朋友。
岂:难道。
滔滔:众多。
逐:追逐。
老死:老去死去。
何益:有什么好处。
空:空虚。
古人:古代贤人。
忧:忧虑。
贫:贫穷。
疏食:粗食。
至味:极美的味道。
全真:保全真性。
东周:历史上的东周时期。
作:复制。
洙泗滨:洙水和泗水边。
由求子:指孔子弟子颜回。
徒:仅仅。
具臣:忠诚的臣子。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以悟的《闲居感怀二首(其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达欲善天下”揭示了儒家的济世理想,追求社会和谐与进步。然而,“穷必善其身”则强调个人在困厄时应保持道德操守,不因环境而改变内心的纯净。

接下来,诗人通过“此身一不善,落魄谁与邻”表达了如果自身品行不端,即使身处困境也会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批评了那些随波逐流的人,认为他们“滔滔逐世尘”,忽视了精神层面的修养。

“老死竟何益,空负头上巾”进一步指出,仅仅为了生存而忙碌,直至老去,最终并无太大意义,反而可能空耗了宝贵的时间和生命。因此,古人倡导“忧道不忧贫”,重视内在的精神追求而非物质富足。

最后两句“疏食有至味,曲肱以全真”借用孔子的典故,提倡简朴生活也能有深层的满足,保持心灵的完整和真实。诗人感叹,如东周那样的理想社会已不可再得,但他仍寄希望于像洙泗滨的孔子那样传播道德之道。

整首诗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体现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儒家的道德理想。

收录诗词(49)

王以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马裕斋观文.山之高,三章,章四句

天作高山,大邦之屏。外禦其侮,王国庶定。

维石岩岩,维德之基。天实为之,是以似之。

人亦有言,如山之寿。万有千岁,保艾尔后。

形式: 四言诗

闲居感怀二首(其二)

古之作人易,今之作人难。

所难非作人,难于割世欢。

窘蠢众所□,鼎贵争弹冠。

丈夫遘数奇,寂寞妇亦叹。

浮荣信可期,执鞭非所安。

二者交战之,谁云物外观。

所以终日坐,杯酒聊自宽。

藜藿堪供膳,楸桐可作棺。

遁世求无闷,白贲回狂澜。

幽思寄小句,以俟儿曹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寿马裕斋观文.东山,二章,章四句

我徂东山,以敖以游。彼采葛兮,谓我何求。

凤凰于飞,出自幽谷。载好其音,集于灌木。

形式: 四言诗

过白石山由宁家窝诣三门

几度层冈迥,朝烟午未收。

豁开惊日近,风送觉身浮。

石阪马蹄软,霜天雁唳愁。

滔滔东去水,一柱自千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