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树精不死卧松关,呵护仙翁旧禁坛。
天阔难寻骑去鹤,井香疑有炼成丹。
山如辟谷秋逾瘦,屋尚凌虚夏亦寒。
行遍苍崖无石髓,空和凉月倚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在荒废的仙坛上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
“树精不死卧松关,呵护仙翁旧禁坛。” 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情境。树精,是指居住在树中的灵异之物,而它能够长生不死,躺卧于松林之中。这幅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崇敬和向往,同时,“呵护”一词也传达了一种温柔、细致的关怀。
“天阔难寻骑去鹤,井香疑有炼成丹。”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仙坛周围的环境。天空辽阔,连鹤都难以找到踪迹,而井水中的香气,更是让人怀疑是否有人在此炼制丹药。这里通过“骑去鹤”和“井香”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山如辟谷秋逾瘦,屋尚凌虚夏亦寒。” 这两句则是对仙坛周遭自然环境的写实。山形如同辟谷(深邃的谷地),到了秋天更显得枯瘦,而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房屋之中也仍然感觉到凉意。
“行遍苍崖无石髓,空和凉月倚阑干。”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仙坛周围景色的游历。苍崖(青石的山崖)上没有什么珍奇之物,只有空气中与凉爽的月光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倚靠在栏杆旁沉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荒废仙坛及其周遭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超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之神秘力量的敬畏。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情怀。
不详
骨多肉少与梅同,老向江南风雪中。
万事羞称司马好,一生不送退之穷。
偶贪识字头先白,稍欲工竽面即红。
说与丹青莫饶笔,肩山只合付何充。
双燕窥帘认主人,十年不见忽过门。
乌衣故国今何在,苍箓遗民老幸存。
芹沼不香惊绿暗,草堂无语对黄昏。
从今不必依王谢,只好寻常烟雨村。
丹青百丈鹅溪绢,缥轴南郊大礼图。
官隶威仪犹是汉,山河风景已非吴。
秋阴汾水年年雁,月黑连昌夜夜狐。
辇路莫惊荒草暗,鮧膏灯灭出金凫。
见说云泉深又深,定知巢入海棠林。
君医尚副穷时愿,吾道全孤壮岁心。
药笼有方玄白发,苋肠无分服黄金。
近来觅得安身法,诸老先生夜气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