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夏留别榆林士民之作

榆阳旧岁历艰屯,满目疮痍气不春。

愧我爱民非若子,感民视我宛如亲。

立祠肖像情何厚,遮道攀辕意更真。

对此苍黎空恨别,潸然与众共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杨卓林在壬子夏季离开榆林时,对当地百姓深厚情感的表达。诗中充满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当地民众深厚感情的感慨。

首联“榆阳旧岁历艰屯,满目疮痍气不春”,描绘了过去一年榆林地区遭受的艰难困苦,满眼都是创伤与痛苦,没有生机与活力。这里通过“满目疮痍”形象地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生活的艰辛。

颔联“愧我爱民非若子,感民视我宛如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对待儿子一样关爱百姓的自责,以及百姓将他视为亲人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双向流动,体现了诗人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颈联“立祠肖像情何厚,遮道攀辕意更真”,描述了百姓为诗人立祠塑像,以表达他们对诗人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遮道攀辕”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百姓的深深感激与不舍。

尾联“对此苍黎空恨别,潸然与众共沾巾”,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离开时的不舍与悲伤,与百姓一同流泪,共同感受离别的痛苦。这句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离别时与榆林百姓之间情感交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当地深厚感情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

杨卓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榆林去任有志未逮怀昔

嗷嗷鸿雁北山多,万户萧森待抚摩。

吾道江河愁日下,世途沧海起风波。

萑苻竟塞黄沙路,琴瑟谁赓白雪歌。

可叹残黎终未苏,回思时势两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榆林归里有感复用留别原韵

一生经历运邅屯,世变沧桑又几春。

儤直薇垣烽火警,观兵榆塞虎狼亲。

宦途险巇皆尝尽,林壑优游自率真。

回首三边戡乱际,忧民忧国泪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屏架与椟工竣赋以志感(其一)

边关父老太多情,十二围屏齐列名。

不独文章翔藻耀,行行字字皆心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屏架与椟工竣赋以志感(其二)

玉检琅函什袭藏,神明至治共馨香。

有时舒卷休污损,也似民情勿剪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