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齐云乘筏至落石台留宿

五里十亭子,下山忘险艰。

爱此溪山晴,故作乘筏还。

寒沙束回湍,下见文石斑。

旭日来映之,浮动水石间。

吾徒二三子,坐稳兴何閒。

方过蓝渡桥,复见落石湾。

落石势已奇,况此清流环。

松萝挂绝壁,古色照我颜。

前林正丹黄,烟郭粘远山。

我欲留此石,一杯酬潺湲。

襆被叩上方,待月同跻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流芳在明朝时期,从齐云山乘筏至落石台留宿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热爱,以及对旅途中的独特体验的细腻捕捉。

首先,诗人描述了从山下到山上的过程,五里十亭子的行程让他忘记了山路上的险峻,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旅途的享受。接着,他赞叹于晴朗天气下的溪山之美,乘筏而归,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寒沙与湍急的水流交织出斑驳的光影,旭日初升,将这一切映照得生动活泼。他与二三友人一同坐在筏上,心境平和,谈笑风生。途经蓝渡桥,又见落石湾,这里的石头形状奇特,清流环绕,更添几分趣味。沿途的松萝、绝壁、古色都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片正丹黄的前林,与远处的烟郭和远山相映成趣。

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留下这美好的记忆,甚至愿意以一杯酒来酬谢这潺潺流水的愿望。他收拾行囊,准备前往上方,期待着与月光一同攀登,继续这段美妙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以及与朋友共享旅途乐趣的情怀。它不仅是一次旅行的记录,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生活的美好。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丰干寄怀戴天卿

我昨过隆阜,问子人不识。

见子因吾友,执手便相得。

嗟我阅世多,老眼太青白。

如子自不群,肝肠映颜色。

我从齐云还,留连爱落石。

僧厨爨无烟,溪边学闭息。

须臾千村素,犹馀半岩黑。

绝叫清景中,不禁酒喉亟。

飞书往报子,犯夜旋相即。

岂无严城限,况复路崎仄。

感子欣然来,累累载觞炙。

使我获一醉,陶然共枕籍。

别子几何时,又见阳月易。

丰干与隆阜,相望苦相忆。

东门李女郎,颇不事妆饰。

迎门粲一笑,此意可怜惜。

期子重来过,楼头新月直。

形式: 古风

冬日同袁小修王幼度诸君集钟伯敬邸舍即事

苦寒长闭门,旭日动春意。

忽闻故人期,欣然先客至。

相知无新旧,解后关情事。

楚客谈支离,吴侬亦憔悴。

百年一夕间,灯深酒难醉。

出门限东西,欲别有馀思。

且喜寒更长,前街月未坠。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抱疴真歇禅师塔院夜坐偶占

连夜不成寐,雨馀喜得月。

中宵起推窗,圆魄凑林缺。

洒然濯烦抱,凉意下天末。

风泉淆远听,飞蛩一何聒。

是身本无常,动念即成结。

遂令颠倒见,坐卧分胜劣。

堂堂塔中人,安閒是何诀。

形式: 古风

无隐上人庭中有枯树根缀以杂花草蒙茸可爱因为写生戏题一诗

山中枯树根,偃蹇蚀风雨。

久与土气亲,生意于焉聚。

随手植花草,蕃息如出土。

月下垂朱实,春罗剪红缕。

或苔如错绣,或藤如结羽。

纷然灿成致,位置疑有谱。

吾画能写生,写生不写形。

此景良可惜,吾手亦不轻。

以画易此景,请言平不平。

世人不贵真,贵假贵其名。

吾画能不朽,此景有衰荣。

莫言常住物,只许供山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