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久要黎汝贤致政大尹二首(其一)

不种桃花种菊花,渊明衣钵不曾差。

读书教子得真趣,衒玉看人痴到家。

禾役万丘迎雨合,橘奴千树带烟斜。

苍髯折尽时相忆,逸处多应鬓未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退休官员黎汝贤的生活情趣与人格魅力。诗人以“不种桃花种菊花”开篇,巧妙地将黎汝贤与东晋诗人陶渊明相联系,暗示了他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接着,“渊明衣钵不曾差”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黎汝贤在精神上与陶渊明的传承关系,表明他不仅在生活选择上,更在精神追求上与先贤保持一致。

“读书教子得真趣”,展现了黎汝贤作为父亲和教育者的角色,通过阅读和家庭教育,找到了生活的真正乐趣。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后代成长的重视和期望。

“衒玉看人痴到家”,则以反讽的手法,批评了社会上那些过分追求外在物质价值、忽视内在品质的人,而黎汝贤则是其中的例外,他能深入骨髓地理解并拒绝这种肤浅的价值观。

“禾役万丘迎雨合,橘奴千树带烟斜”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黎汝贤庄园的壮丽景色,同时也隐喻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风雨中的稻田和烟雾缭绕的橘林,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象征了黎汝贤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最后,“苍髯折尽时相忆,逸处多应鬓未华”表达了诗人对黎汝贤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即使岁月流逝,白发苍苍,但黎汝贤的精神风范依然令人怀念,他的生活态度和人格魅力,如同不老的青春,永远闪耀着光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黎汝贤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位退休官员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久要黎汝贤致政大尹二首(其二)

旧雨篝灯在泮池,回思曾未几多时。

膝边男女各成配,头上鬓毛俱转丝。

久逐尘埃惭潦倒,先归岩壑得便宜。

他年大破黄粱梦,身外浮名底用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寓蜀送泸州守亲家何君德言秩升致政东还五首(其一)

乞归翻荷圣恩深,四品名衔带转金。

白首解完和氏璧,青天应信赵公琴。

人人鲍老张长袖,个个渔郎笑直针。

摆谢诗流浑不顾,远从三径盍朋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寓蜀送泸州守亲家何君德言秩升致政东还五首(其二)

秋尽巴江水蔚蓝,布帆乘月过湘潭。

忠勤作牧喜无忝,名位付天能不贪。

钓艇有缘公得计,宦途失伴我何堪。

荔枝花发菟裘接,早晚当期听雨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寓蜀送泸州守亲家何君德言秩升致政东还五首(其三)

曾领鱼符牧两州,万家灯火十年忧。

虚声羞拜王成爵,老计甘投范蠡舟。

自古庙堂遗肮脏,至今岩壑属幽求。

知公不是亡君者,时顾腰金忆冕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