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云大师山居

夫子邈然去,孤峰自辟门。

地容方丈洁,天护草堂尊。

风节千春见,行藏两世论。

荒荒西日下,梵磬肃朝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囊云大师在山中隐居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夫子邈然去,孤峰自辟门”以“夫子”指称囊云大师,用“邈然去”表达其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形象,而“孤峰自辟门”则描绘出大师所在之地的独立与静谧,仿佛是自然界的门户,引人进入一个超脱世俗的世界。

接着,“地容方丈洁,天护草堂尊”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纯净与庄严。方丈之地,意味着空间虽小却充满神圣之感;“天护草堂尊”则暗示着上天对大师居所的庇护与尊重,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风节千春见,行藏两世论”两句赞美囊云大师的高尚品格与深远影响。风节,即为人处世的气节与品德,千春见,意味着这种品德将流传千古;行藏两世论,则表明大师的行为与思想不仅影响了当世,更将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荒荒西日下,梵磬肃朝昏”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大师所在的山居环境显得更加宁静肃穆的画面。荒荒,形容景象的辽阔与空旷;西日下,指太阳缓缓落下,象征一天的结束;梵磬肃朝昏,则通过梵音与磬声,强调了山居生活的庄严与和谐,无论朝夕,都充满了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囊云大师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其生活哲学对周围环境的深远影响,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56)

李邺嗣(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螺川晤黄交侯共谈家难感愤书怀(其二)

干戈满地接山城,所在流亡苦甲兵。

游子那堪天北望,孤舟应共雁南征。

俱传栾布收彭越,相对黄公哭阮生。

惆怅莫须论往事,岭猿已过第三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江行有饷予酒者

送酒荻花边,今宵醉晚烟。

隔灯分夜话,曲枕学枯禅。

暑气全归雨,潮痕半入天。

芦中人不尽,结社在渔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郑一作客

苔绣银刀佩古囊,鸡声勒马著衣裳。

挥杯满目皆朋友,乱世逢场即故乡。

断岸孤舟千里梦,晓天残月万家霜。

悲予独自看花后,春柳深深冷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汉魏集律感怀

良时不再至,何乃太区区。

万事无穷极,九州焉所如。

忧心常惨戚,养志在冲虚。

愿化双黄鹄,悠悠去故居。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