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毫

古人贵硬笔,刻画等锥印。

取才颖与须,刚健生神骏。

宣城传散卓,能使少师困。

今人矜柔毛,因难乃得顺。

墨采常有馀,曼缓藏坚韧。

新意縳鸡氄,三钱非鄙吝。

盘辟尤如意,得自弋阳郡。

芥羽杀馀怒,草翘涵朝润。

毫齐力亦齐,马服忘其迅。

刷勒无不可,茧栗至径寸。

细筋自露锋,丰肌转成韵。

万物无刚柔,善役随所运。

投笔揩眼花,忘我椎指钝。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难毫》由清代诗人张之洞所作,通过对毛笔的描绘,展现了对书法工具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诗中首先提到古人崇尚硬笔,认为刻画如同锥印,强调了笔的硬度和刚健之美。接着,诗人通过“宣城传散卓”一句,赞美了宣城地区生产的散卓笔,这种笔能使得书法大师如少师感到困难,暗示了其卓越的品质。

随后,诗人转向对现代人使用柔毛笔的描述,指出在面对困难时,柔毛笔才能展现出顺滑流畅的一面。诗人强调了墨色的丰富余韵以及线条的曼妙与坚韧,通过“新意縳鸡氄”一句,表达了对创新精神的推崇。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盘辟尤如意”,赞美了一种来自弋阳郡的特殊笔毫,这种笔毫在书写时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诗人进一步解释了这种笔毫的特点,如“芥羽杀馀怒,草翘涵朝润”,形象地描绘了笔毫在书写时的动态美和自然感。

最后,诗人总结道,“毫齐力亦齐,马服忘其迅”,强调了笔毫在书写时的一致性和力量,以及即使在快速书写时也能保持清晰和优雅。诗人还提到“刷勒无不可,茧栗至径寸”,说明了这种笔毫在各种书写需求下的适应性,从细小到粗大都能自如应对。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种类笔毫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对书法艺术的深厚理解,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工具与技艺之间关系的独特思考。诗中蕴含的哲理,即事物的刚柔并济、善用所长,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收录诗词(215)

张之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州鸡毛笔

物贵适用不贵异,麟角猩毛但奇丽。

柳公难用鼠须强,小欧漫诩狸毛锐。

徐偃吴说俱良工,宣城诸葛真绝艺。

无心枣核最精妙,宛转纵横可人意。

岭外少兔惟青羊,昭州鸡毛亦可贳。

锋方如凿圆如椎,佳者颇可书字细。

东海过海常用之,拒手狞劣谓不济。

年来好事闽广最,动以鸡毫誇笔势。

畜墨无多易渴竭,著纸不入费调剂。

近闻吾楚亦颇有,黄州吴生最佳制。

黄冈校官宜都杨,早年嗜书老不替。

摩挲碑板追汉唐,络绎公卿走书币。

海外归装惟载书,冢中秃管真堪瘗。

携来日本瘦鸡毫,选颖覆锋传妙谛。

吴生所作已精能,更师良法益超诣。

软如曲蟮新著监,健若秋鹰初脱毳。

墨池吸饱黑蛟蟠,雪练光腾彩虹掣。

偶为行草殊能工,倘作真书恐不逮。

明光射策病疏慢,柳营草檄耐凋敝。

天生散卓宜幽人,驴背吟诗锦囊缀。

兴酣落墨战蛟虬,一洗坡老穷驴戏。

形式: 古风

别友人

客里难为别,情亲况似君。

不应横流日,犹有在山云。

充国屯田策,羲之誓墓文。

人生异出处,暂莫惜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秋怀

消息谁将托石榴,频年摇落不禁秋。

花因醉折枝无力,酒为香吞意转柔。

闻说东南飞孔雀,最怜西北有高楼。

长卿原有多消渴,辜负文君咏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初抵日本旅寓感怀

迢递琼楼最上层,高寒犹自拥吴绫。

严更坎坎丛祠鼓,警梦飘飘候馆灯。

略与驱愁酬酩酊,故将片念著瞢腾。

阆风緤马平生叹,晞发阳阿愧未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