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三)

圣门事业远难攀,立志须同古孔颜。

井不及泉犹弃井,山如亏篑未为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杂诗(其三)》由宋代诗人何基所作,通过对比井与山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追求和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首句“圣门事业远难攀”,以“圣门”象征儒家学说的高深境界,暗示了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理想之路极为艰难,难以攀登。这句诗强调了实现高尚道德目标的不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持久的坚持。

次句“立志须同古孔颜”,直接点明了立志的重要性,并将之与古代的圣贤孔子和颜回相提并论。孔子和颜回都是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们的道德风范和学术成就被后世尊崇。此句鼓励人们要像孔子和颜回那样,树立远大的志向,追求卓越的道德品质。

接下来,“井不及泉犹弃井”运用了井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在追求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不能因为目标遥远或过程艰辛而轻易放弃。即使井挖得不够深,也不能因此而抛弃它,而应继续努力,直至达到目标。这句诗强调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即使面对困难也不应轻言放弃。

最后一句“山如亏篑未为山”,以山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如果在筑山过程中因疏忽或失误而使得土石堆积不足,这样的山并非真正的山。同样,在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中,只有不断积累、持续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这句诗提醒人们,成功往往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综上所述,《杂诗(其三)》通过井与山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在追求高尚道德和人生目标时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以及克服这些困难所需要的坚定意志和不懈努力。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而是要持之以恒,勇往直前。

收录诗词(22)

何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王敬岩江东都宪(其一)

褰帷不惮暑天长,少试平生活国方。

吏蠹民冤尽梳洗,要令枯旱变丰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送王敬岩江东都宪(其二)

狱情微暧自难明,著意平反或失平。

生死两无纤芥恨,考求须尽察须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送王敬岩江东都宪(其三)

功夫真处在持操,外泽中乾亦谩劳。

独探圣言求实用,岂同末俗为名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缴回太守赵庸斋照牒

闭关方喜得幽栖,何用邦侯更品题。

自分终身守环堵,不将一步出盘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