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其十三)闰月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自然规律与天道的深刻理解。
“历象有前期,天王在门中”,开篇即以“历象”点出时间的循环性,暗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接着,“天王在门中”这一形象,将天体的运行与人间的秩序联系起来,仿佛天上的星辰与人间的君主一样,都遵循着各自的规则,共同维护着世界的平衡。
“百辟盛威仪”描绘了一幅群臣朝见天子的宏大场面,通过“盛威仪”三字,不仅展现了礼仪的庄重,也暗含了对权力与秩序的尊重。这与前文的“历象”、“天王”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折杨柳,四序相周流,盈虚信天道。”最后四句,以“折杨柳”这一动作作为引子,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与人的行为活动联系起来,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这里的“四序相周流”既是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历程不断轮回的隐喻。“盈虚信天道”则直接点明了这一切变化都是遵循着自然法则,即“天道”的安排,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宇宙规律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和谐、秩序与规律的崇尚之情。